道德教育研究论文

道德教育研究论文

ID:46151731

大小:6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1

道德教育研究论文_第1页
道德教育研究论文_第2页
道德教育研究论文_第3页
道德教育研究论文_第4页
道德教育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教育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道德教育研究论文【内容提要】助人是需要能力的。道德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意愿,而月.要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社会行动能力。关注助人能力,要求突破既有的道德教育边界,釆用统整的思维来理解道德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确认“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道德属性”的基本立场。【关键词】助人能力/道德教育/道德教育边界/教育的道德属性助人是一种美德,也是对人的能力的一种考验。在生活中,我们总会碰到这样那样需要帮助的人:一个小女孩在路边乞讨、一个男孩在水里呼救、一群受灾的农民衣食无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我们想帮助他们,想赶走他们的痛苦,增进他们的快乐,可是

2、,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吗?在教育屮,我们教导学生要乐于助人,看到他人有困难时要有主动帮助的良好意愿,做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人,然而,我们的学生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呢?一、助人需要哪些能力助人是需要能力的,助人者要在主动活动中将自己的知识、智慧、能量传递给受助者。但帮助他人需要哪些能力,则是由助人活动所处的具体情境决泄的。帮助他人的前提,是他人正处于某种困难状态;帮助他人的方式,是由他人的特定困难所决定的;帮助他人所需要的能力,又依据所选择的帮助他人的方式而确定。困难情境不同,困难类型不同,助人方式不同,助人者所需要的能力也因而各异。笔者尝试设计几种帮助他人的

3、情境,据此对“助人需要哪些能力”展开分析。情境一:一个小男孩穿着破烂的衣服来民生家讨饭。民生拿给他一个馒头,小男孩高兴地走了。情境二:隔壁的孤儿生活无依无靠,民生决心解决他长期的温饱问题,可是田里的收成现在只够自己糊口。于是,民生更加勤奋地种田,顺应气候调整种植结构,每天起早贪黑地T活,终于提高了收成,可以抚养这个孤儿了。情境三:民生知道镇上穷人很多,而如果能够改善大片荒地的土质,这些人的生活就不成问题了。于是,民生潜心研究土壤改良的技术,反复试验,终于成功了。镇上的穷人都因此而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问题。情境四:民生希望将研究成果推广到其他地区,帮助更多的穷

4、人,但遭到人们的怀疑以及一些机构的阻挠。于是,民生一方面扩大对成果的宣传,另一方面求助于地方政府,终于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可,新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了。在这四个情境中,主人公民生(化名)进行的社会活动都可以归属为助人活动,但不同情境中的活动有着显著的淤别。情境一中,为帮助解决一个小男孩(受助者)的一顿晚饭(需助困境),施助者民生发出的施助行为是赠送一个馒头,这一行为对施助者的能力要求是很低的,只要主人公具有起码的思想能力(能够记得馒头放在什么地方)和行动能力(能够取出馒头、走到小孩面前),他就能完成这一助人活动。情境二中,为帮助解决一个孤儿(受助者)的长期温饱问

5、题(需助困境),施助者民生发出的施助活动是提高自家收入,向孤儿提供长期抚养。这一活动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包含了长时间的努力,并且施助活动对施助者的能力要求大大提高——施助者必须具备健康的体魄,以胜任繁重的农业劳动;丰富的天文学、地理学、化学等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知识,以提高农业产值;懂得如何操作现代化农业机械;善于量入为出,协调家庭的各方而开支。施助者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有可能真正完成这一助人活动。情境三和情境四的难度依次递增。情境三中,为解决镇上许多穷人(受助者)的温饱问题(需助困境),民牛采取的施助行为是通过研究改善土质,提高全镇农业产值。施助活动对施

6、助者的能力要求在第二种情境基础之外,增加了“系统全面的化学、生物学等农业相关知识”和“胜任农业实验研究的能力”。情境四中,为解决各地穷人(受助者)的温饱问题(需助困境),民生采取的施助行为是通过宣传与游说,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各地农业产值。施助者不仅要懂得技术开发,而且要能够与人沟通,通过社会交往争取别人对自己的支持。笔者将这四种情境表解如下,见表1。如果我们将这四种情境看作众多助人情境的代表,我们就会发现:助人是需要能力的,并且在很多情况下,施助行为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需要长期努力的;助人不是简单的机械活动,而是耍求施助者具备相应的(在很多情况下是相当

7、发达的)知识、智慧与能力的复杂活动。一-、道德教冇的边界何在学会关心,乐于助人,一直以来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当我们考察了助人的能力要求之后,一个长期以来被忽视的深层问题就浮现出来:助人是需要能力的,道徳教育是否应该关注学生助人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中,家长、教师习惯于培养儿童的助人意愿,而忽视助人能力的培养。似乎只要有了良好意愿,就一定能取得良好效果;或者,只要有了良好意愿,不管施助行为是否成功,都是值得提倡的好事。然而,事实上,仅有助人意愿而没有相应能力,不但于事无补,而且可能给当事人带來极大的伤害,女口,不懂得救火知识的儿童跑去帮忙救火可能会使自己葬

8、身火海;对机械操作一知半解的好心人的指点可能会导致生产事故,“好心干坏事”、帮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