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对象与德育的理论

德育的对象与德育的理论

ID:46151876

大小:370.84 KB

页数:118页

时间:2019-11-21

德育的对象与德育的理论_第1页
德育的对象与德育的理论_第2页
德育的对象与德育的理论_第3页
德育的对象与德育的理论_第4页
德育的对象与德育的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育的对象与德育的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德育的对象第一节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一、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小学阶段:儿童期6、7岁——11、12岁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初级阶段,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1、幼稚性与可塑性2、模仿性与易变性3、自我中心性与缺乏自律性一、幼稚性与可塑性道德发展处于萌芽状态,思想表现单纯、幼稚,道德认识具有明显的表面性、具体性、从众性和肤浅性,尤其是低年级带学生的道德认识具有有一定程度的幻想性,道德行为缺乏坚持性,即还不善于从道德观点、道德动机和原则上评价自己和别人的品德,往往以具体的行为表现为依据去认识别人的品行如何;在道德评价上,往往以教师、家长和成人的评价为转移,很少

2、有自己的主见,即处于他律阶段)。儿童成长的过程是思想道德社会化的过程。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指出儿童品德的发展是一个从他律阶段向自律阶段转变的过程。他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的支配。认为规则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是行为的后果而不是行为的动机。自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的支配,已经认识到规则不是神圣不变的,而是为了保障活动顺利进行而约定的,主要大家同意,就可以修改,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已经从单纯的考虑行为的后果转移到考虑行为的动机上。如,帮妈妈干活碰破5个被子和偷吃东西打坏一个杯子。社会化个体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通过与社

3、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适应该社会的思想,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规范和方式的过程。即儿童本能的行为与冲动被成人强化或改造,个体社会化不仅为个体成长所必须,也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社会化的过程中,儿童一方面体验着与成人和谐一致的愉快,另一方面体验着不一致的冲击和不快。对于思想比较单纯幼稚的小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会很容易,即老师的思想观念,社会的道德要求较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小学低年级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说明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运用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使学生接受道德事实、道德价值思想,通过养成性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与儿童道德发展特点相匹配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由于

4、小学生思想单纯,辨别是非、美丑、荣辱的能力还很低,比较容易轻信他人。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学生家长和老师要在思想道德方面对学生多进行积极正面的影响。道德信念的形成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1)1~2年级小学生还没有形成道德信念,只有道德信念的某些因素。(2)3~4年级小学生出现初步的道德信念,表现在小学生有了明显的完成作业和保持良好的纪律的道德愿望,但是,这些道德愿望的自觉性还是很差。(3)5年级小学生开始表现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坚定性的道德信念。为了取得优良成绩和保持良好纪律,他们完成作业和遵守纪律,但他们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和有系统的。以此分析现实存在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

5、的儿童在道德知识上没有问题,可在行为上表现出幼稚,缺少坚持到底的精神。在小学管理中也会发现,有些儿童常常是老师在与不在不一样,并不是本质上的两面性,是因为小学生行为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发展水平低,没有形成道德信念的缘故。二、模仿性与易变性1、榜样的模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社会心理学家沃尔特斯等人曾通过实验证明:榜样在儿童行为中起重要作用;榜样甚至还可以抑制儿童的某些行为,使儿童抗拒外界的诱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都能观察到小学生对榜样的模仿,如行为模仿、言语模仿、衣着模仿、甚至有思想观念及价值追求的模仿2、自我经验的模仿小学生思想品德具有模仿性的特点决定了他的

6、思想和言行容易受暗示,易受他人左右。如小学生有时生活毫无规则,言行变化无常,日常行为规范不能始终如一;平时要求进步,但“三分钟热血”;或受情绪一喜一怒的支配,或为一时好奇心所左右,往往泪随笑来,爱随恨到。易受暗示性决定着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易变性或者称之为情景性。易变性的另一原因是小学生自主性不强,自控能力和自我选择能力低,比如,对自我能力和自我形象的感受,小学生更多地依赖于成人老师的评价。这一点对我们教师有什么启发?三、自我中心性与缺乏自律性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道德发展可以从其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去划分。第一阶段,6岁以前的儿童处于纯粹的“自我中心主义”阶段,儿童还不能将自己与外界

7、区别开来,将自己与外界混为一谈。这时即使能够接受社会规则,也不会按规则行事。第二阶段,6~10岁的儿童,道德判断具有强烈的尊重规则的倾向,但是这些规则又被理解为权威人物的制定,因而只能服从,不能违背的。儿童倾向于客观责任,服从公正、抵制性的惩罚,只看结果不看动机。第三阶段,10~12岁儿童属于自律阶段,开始认识到社会规则是共同约定的,而不是绝对的东西。在道德判断上开始注意主观责任、公道公正和报应性的惩罚。自我中心在家喝水时会不由自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