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高考备考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高考备考策略

ID:46152795

大小:6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高考备考策略_第1页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高考备考策略_第2页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高考备考策略_第3页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高考备考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高考备考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高考备考策略一、更新观念1、教育走向生本新课程强调学生“会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勇于冒险,大胆创新。而依据课标编写的教材,无论是内容结构的建立、索材与案例的选取、教学内容的组织,还是内容呈现方式的确定,都以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需要、注重学生参与、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为宗旨。教学中应充分体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教材屮的活动题、思考题、阅读题都是以学牛为主休,讣学牛去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必修3“自然条件差异对南北方民居的影响”的时候,我

2、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分类研究我国主要的民屈特色及成因,结果学生不仅找的资料非常详尽,而且有不少精美的图片。通过精彩的课堂解析及课后分类展出后,学生不仅能够分析南北方民居的差界和成因,而且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的区域差界及南北方楼距与正午太阳高度角、影长的关系。2、教师的导与学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木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新课程理念迫切要求教师和色的变化,即由主角变为配角,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总是“讲演者”、“永远正确的指导者”,而是“组织者”、“参与者”、“鉴赏者”:教学活动坚决抛弃填鸭式、满堂灌,变“教”师为

3、“导”师,变“教”课为“导”课,让学生走到前台,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例如: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海水的盐度和温度的分布规律,世界著名的渔场的分布及成因等匝要原理和规律的落实,在课堂中让学生去主动地分析归纳,不仅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从图表材料中获収信息、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使用课改的口的是为了构建具有现代数贯理念的课程结构,全面推进索质教育,满足洋牛•终生发展的需求。所以,“一标多木”取代“一纲多木”,为“打破教师教教材、学生背教材、考试考教材”的教学模式铺平了道路。教材不再束缚学生思维、禁锢教师

4、智慧。1、活用教材专家指出:地理教材是“学”的材料而不是“教”的材料;地理教材不是教学的依据,更不是考试的依据。现在,高屮地理一共有四个版本的教材,高考命题人是以考纲为依据尽量避开教材中的案例图表,而常以新图表、新材料、新案例切入,注重考查地理学科思维和方法。注垂学以致用,加强对考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如通过给出在拉萨和上海上空打开降落伞的最低安全高度不同,要求考生分析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试题突出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逻辑思维过程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考查考生对特殊气候成因的分析能力;通过对亚马孙河的描述要求

5、考牛运丿IJ各种地理原理,对实际地理现象做出准确判读。2、准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如何准确把握“学”的材料与“教”的材料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正确处理教材非教V依据与学牛.依据教材学习等方血的问题,直接关系到高考备考的效果。同时,教材的核心内容:学科的原理、概念、规律、方法,都是依靠新课标编写的,高考命题依据来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所以,高考备考不能因为实施新课程而放松对教材的研究。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备考不惟教材,但乂不能抛弃教材。教材是组织学习的蓝本,是学生H主学习的依据,是联系新课程标准的纽带,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桥梁。三、新

6、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备考策略K重视图表的训练和信息的捉取我们常说:“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图表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地理图表信息的判读在高考试卷中占冇重要的地位,注重考查考生根据图表获取准确信息的能力,根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解答问题的能力。如2007年高考地理全卷共有各类图25幅,表7个。因此,培养学生准确判读地理图表、从图表中提取信息、分析推理,不仅是学生能否入题的关键,更是高考取胜的法宝。所以,在高考备考过程屮,不仅要让学生熟悉各种图表类型,把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还要讣他们建立图表Z间的联系,图表Z间的变式,图文Z

7、间的联系。(1)、课堂上重视垂要图表的解读与分析,深入分析各知识点Z间的联系如,我在讲人气的垂直分层小,我不是简单的告诉学主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人气这三层和这三层的特点。首先我给出了人气层屮各层的主要成分,然示要他们分析各成分的特点。结果学生很快得出对流层集中了大气成分的大部分,主要成分冇氮、氧气、二氧化碳、水汽及尘埃等固体杂质,平流层主要成分是臭氧,高层大气有氧原子。然后根据各成分特点学牛•很容易得出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天气睛朗适宜飞行。最后根据各成分在各层的分布推理出各层气温和气压的变化规律。如在对流层二氧化

8、碳、水汽等成分集屮在近地而,所以随着海拔的增高空气稀薄吸收的地而辐射就少,从而对流层温度,气压是海拔的增高而减少。(2)、课后通过读图、填图、画图等方法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读图析图的习惯。如,日照图、地球绕F1公转示意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气候分布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