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國股票市場“供求論”投資理念的探討

關於我國股票市場“供求論”投資理念的探討

ID:46154916

大小:7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1

關於我國股票市場“供求論”投資理念的探討_第1页
關於我國股票市場“供求論”投資理念的探討_第2页
關於我國股票市場“供求論”投資理念的探討_第3页
關於我國股票市場“供求論”投資理念的探討_第4页
關於我國股票市場“供求論”投資理念的探討_第5页
资源描述:

《關於我國股票市場“供求論”投資理念的探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關於我國股票市場“供求論”投資理念的探討摘要:在我國股票市場上,供求論投資理念得到廣大投資者的認同,對市場運行有直接的重大影響。供求論的形成最初產生於市場的自發選擇,並在市場與管理層的博弈進程中得到逐步強化。從理論及我國當前的經濟環境看,供求論缺乏合理性,對市場發展造成瞭較大的負面影響。應采取措施引導市場改進舊的投資理念關鍵詞:股票市場;供求論投資理念;改進作者簡介:1.陳耿(1973-),男,重慶人,重慶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後,主要從事資本市場與公司金融研究;2.范運(1968-),男,四川人,西南財經大學財稅學院博士生,主要從事財政理論與企業稅務籌劃研究分類號:F830.9文獻

2、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1096(2006)06-0140-03收稿日期:2006-08-16一、“供求論”投資理念的含義及其主要市場表現中國股票市場所秉承的主流投資理念,15年來經歷瞭若幹變化,大致經歷瞭“無明確投資理念、投資理念啟蒙期、價值型投資理念雛形期、單一成長型投資理念期、多元成長投資理念期、單一價值型投資理念期”等階段。盡管市場投資理念在不斷演變,但供求論始終貫穿其中,成為長期以來一直影響我國股票市場整體價格水平及走勢的一個重要因素所謂“供求論”投資理念,是指投資者將資本市場上證券與資金的供求關系作為判斷證券市場整體價格中樞的主要標準或重要參照,並以此指導投資

3、決策供求論投資理念對股票市場運行存在重大的直接影響。一般地,隻要市場增加股票供給以及有增加供給的潛在可能(包括加快IPO與再融資的節奏、擴大融資規模、實施國有股減持、推動超級大盤股發行上市等),或者嚴格管理及控制入市資金(比如管理層清查違規入市的銀行資金、國有企業資金),投資者普遍會將其視為"利空”消息,從而引發市場下跌;反之,如果市場減少股票供給,比如暫停新股發行,或者擴大股市資金來源渠道(實施QFII制度、貞滸保險資金人市等),投資者則視其為“利好”,結果往往促成股市的上漲或反彈從股票市場成立之初直至目前,盡管我國的經濟金融環境已經發生深刻的變革,但上述傳導機制始終在周而復

4、始地發生作用,很少出現例外。例如,隨著當前股改工作的順利推進,管理層開始著手恢復股市正常的融資功能,同時部分大型海外上市企業也希望回歸A股市場發行上市。但是,一旦有新股發行的風聲,投資者(包括大量的機構投資者)則表現出明顯的“畏新”心理,紛紛拋售離場,結果總是導致市場出現恐慌性下跌。這就是供求論投資理念的一個典型市場表現二、供求論形成的歷史分析一一市場的自發選擇與管理層的強化供求論的形成最初源自市場的自發選擇。在我國證券場萌芽與初步形成時期(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至90年代前期),市場對股票的認識還很模糊,市場容量非常小,人市資金以投機資金為主。此時的參與者更多地使用類似於博彩

5、、集郵、古玩收藏、甚至一般消費品的價值特征來分析股票市場,而並沒有真正認識到股票本質上是一種投資品,它的價值來源於它作為生息資産在未來為其持有人帶來現金流的能力。在這種條件下,股票的價格主要由供求關系決定就不足為怪瞭。事實上,在股票市場發展初期,上市公司股票價格與其流通股數量高度負相關的關系就是供求論的典型表現供求論通過市場的自發選擇而初步形成,但它的真正確立與強化,卻是在市場與管理層的持續博弈進程中得以實現的。這也正是為什麼供求論始終伴隨主流投資理念的演變而長盛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20世紀90年代我國在股票發行制度上一直實行審批制,管理部門往往通過對發行額度的控制來對股票二級

6、市場的走勢進行宏觀調控。1994年7月,股票市場在經歷瞭長達近一年半的下跌之後,證券管理部門推出瞭旨在“救市”的“三大政策”。三大政策的核心內容就是減少新發行證券的供給,同時擴大人市資金來源。三大政策頒佈後,市場立即做出反應,股市大幅上漲。客觀地說,當時的三大政策對於在短期內改變股市的頹勢起到瞭重要作用,但長期來看,三大政策的出臺卻開瞭管理部門利用供求關系幹預股市的先河。這次幹預初步強化瞭市場對供求關系論的認同與堅持。以後在股票市場的發展過程中,每當在市場大幅下跌之時,管理部門往往會迫於各方面的壓力,宣佈減少新股發行額度、暫停新股發行或擴大人市資金來源,意股市能夠止跌回穩;而在

7、股市快速上漲階段,則推出相反的調節政策。2001年以後,股票發行制度正式施行核準制,管理部門放棄瞭股票發行額度管理手段,但是,仍然沿襲瞭供求調節的基本思路,堅持通過行政化的方式來對市場進行調節。例如,2001年7月,國有股減持政策推出,由於投資者預計非流通股減持會引起股票供給大量增加,出現恐慌性拋盤,結果引發市場大跌。為瞭“救市”,管理層於2001年10月宣佈暫停新股發行配售國有股的減持政策;2004年5月開始,股市開始新一輪下跌,管理層又於當年8月宣佈暫停新股發行,並直到2005年初才有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