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主干知识剖析与学习策略

地理主干知识剖析与学习策略

ID:46173807

大小:4.89 MB

页数:70页

时间:2019-11-21

地理主干知识剖析与学习策略_第1页
地理主干知识剖析与学习策略_第2页
地理主干知识剖析与学习策略_第3页
地理主干知识剖析与学习策略_第4页
地理主干知识剖析与学习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主干知识剖析与学习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理主干知识剖析与复习策略湖州市菱湖中学陈洪伟▲地理知识系统的构成及关系▲高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情况▲后阶段地理主干知识的复习策略▲地理知识系统的构成及关系地球、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自然、农业、工业、城市等大气、水体、地壳、土壤、自然带资源、农业、工业、聚落、交通、环境、可持续发展地球运动、经纬网、地图基础解析自然地理的现象、规律和原理区域定位、呈现区域要素的载体和第二语言运用基本原理、规律来解决区域中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和地理分布背景对某区域的人文现象产生影响多问“会怎样?”对某区域人文现象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相关性多问“为什么?”▲高考对主干知识的考

2、查情况2007年试卷全国卷Ⅰ考点知识分布统计考点主干知识题号分值地球运动第6、7、8题14分气候分析第4、5、9、10、37题35分洋流分布第3题4分环境问题第11题4分工业区位分析第36题17分城市化和城市区位分析第1、2、40(3)(4)题28分07年全国文科综合卷2考点知识分布统计:考点知识题号分值等高线地形图和土地利用第3、4、7题12分地球运动第10、11题8分气候分析第8、9、37(2)题15分环境问题第5、6题8分农业区位分析第37(3)(4)、40(4)题22分工业区位分析第1、2、36题23分区域地理第37(1)题6分数据分析第40(5)题

3、6分近年来浙江省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卷中的第36题年份中心问题分值设问层次考查知识内容2004中亚地区沙尘暴和白风暴366河流的补给类型、地质作用、荒漠化、土壤盐碱化2005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363地形剖面图判读、国土的开发与整治、修建水库的有利条件2006我国的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365中国主要地形区、干旱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地理统计图200736.某城市工业区分布简图37、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季节分配3636.237.436、城市工业区的分析37、我国年降水季节分配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高考对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1、高考突显

4、“以中心问题的形式创设试题,突出主干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的特点。2、试题在知识结构上,不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而是有所选择地体现重点知识的考查。2006年浙江省卷试卷中的主干知识点覆盖率约为53.3%3、考查的地理主干知识主要集中高中的必修教材,从区域地理来看,又多分布在中国地理部分4、在主干知识的考查中出现了一些“常考点”自然地理:气候、气候要素的相互关系;地质作用与地形、地质灾害;区域自然特征;天气系统及天气灾害;河流补给;渔场;海水水温和盐度;自然带人文地理:①人类活动的空间布局的区位分析包括农业活动、工业布局、城市分布、交通建设、商贸联系、旅游业发展等

5、。②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资源问题:资源(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资源(能源)问题与保护对策。环境问题:分布、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可持续发展:概念、原则、模式、案例等。③人口和城市:包括人口再生产的特点及分布,人口数量、素质与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迁移;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城市化进程及带来的问题等。④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与综合国力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综合国力分析等。近几年高考中地球运动、气候、水文、时间计算、区位因素分析、区域空间判读和定位,这些重点知识在试卷中占很大分值。命题人员总是紧紧抓住基础知识的重点、主干,突出基本原理和规律进行命

6、题。这一直是高考地理学科命题的好传统。也就是说考卷中的重点题目一般都是“在含有富矿的地方打井”。▲后阶段地理主干知识的复习策略1、构建主题化的知识系统,加强联系,培养地理逻辑。●以核心知识为中心,加强纵向剖析。就一个问题进行深化。比如:气候,从世界气候的分布,到气候分析的因素,到气候因子的分析,到中国气候问题分析,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气候类型特点与判断气候分布模型世界气候分布异常地区气候分析纬度热量与气温成因分析大气环流三圈环流与风带气压带季风环流降水基本因素海陆分布海陆位置距海远近降水(大陆性与海洋性)其它因素地形垂直变化对水平气流的阻

7、挡对水平气流的不阻挡迎风坡与地形雨背风坡雨影区冬季风的阻挡降水气温其它因素气候分析洋流暖流寒流大陆轮廓下垫面性质气候因子分析干扰模型气候因子分析气温平均气温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冬夏季风、下垫面性质、洋流年太阳辐射量纬度、地形(海拔)、降水(云量)气温较差纬度、海陆位置、季风、降水、地形降水降水量大气环流(风带气压带和季风)、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大陆轮廓降水变率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气压等压线、等压面、等高线的判读气温垂直分布逆温层及其影响中国气候问题分析中国气候分布中国气温分布等温线判读方法主要等温线分布(分布的数值化)成因因子:纬度、地形、冬夏季风(夏季风

8、与雨带移动)、海陆位置----案例性分析中国降水分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