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与造山运动ch

地震与造山运动ch

ID:46176589

大小:4.92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11-21

地震与造山运动ch_第1页
地震与造山运动ch_第2页
地震与造山运动ch_第3页
地震与造山运动ch_第4页
地震与造山运动ch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震与造山运动ch》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 地震與造山運動造山運動變質岩地震成因板塊邊界與地震分布地震觀測回總目錄造山運動岩層因地殼變動而發生褶皺,在隱沒帶附近受擠壓隆起成山脈的作用。原來堆積在大陸邊緣的巨厚沉積物,受板塊相互擠壓隆起而形成褶皺山脈。(1)岩層除了發生褶皺和斷層,還伴隨有變質作用和岩漿活動。(2)喜馬拉雅山是歐亞板塊和印澳板塊聚合碰撞形成。(3)歐洲的阿爾卑斯山和臺灣中央山脈也是板塊碰撞所造成。變質岩變質岩常見的變質岩(具有葉理)常見的變質岩(不具葉理)變質岩變質岩是原本已經存在的岩石經過高溫高壓產生變質作用所形成。(1)褶皺山脈中的

2、岩石,尤其是核心部分,因受板塊間相互擠壓而使溫度與壓力升高。(2)岩石中原有的礦物受高溫高壓作用,生成新的礦物或改變礦物的顆粒大小、形狀與排列方式。如果原本岩石含有片狀礦物,在高溫高壓作用下,片狀礦物容易發生規則排列而形成「葉理」構造;但是並非所有的變質岩都具有葉理。常見的變質岩(具有葉理)板岩、片岩、片麻岩:(1)頁岩或泥岩含有大量片狀礦物(黏土礦物),依據變質程度由小到大分別形成具有葉理構造的板岩、片岩、片麻岩。(2)花岡岩(含有雲母)變質後會形成具有葉理的花岡片麻岩。角閃岩:玄武岩受高度變質作用,生成富含長條

3、狀角閃石的角閃岩。常見的變質岩(不具葉理)大理岩:由石灰岩變質而來,主要成分為方解石,因為方解石並非片狀礦物,所以大理岩僅是礦物顆粒增大而不具有葉理。石英岩:由石英砂岩變質而來,主要成分為石英,石英也不是片狀礦物,所以石英岩也不具葉理。地震成因發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斷層引起。(1)岩層受力會產生變形甚至斷裂,若破裂面兩側的岩層發生相對的位移,就稱為斷層。(2)長期聚積的能量因岩層斷裂而在瞬間釋出,藉由地震波的形式,將能量向四面八方傳播,引起地殼震動。大體而言,板塊交界地區由於擠壓、拉張或錯動的作用特別強烈且集中,因此

4、,在板塊邊界的岩層特別容易發生斷裂而引起地震。見圖示斷層種類示意圖板塊邊界與地震分布板塊邊界與地震分布張裂性與錯動性邊界的地震聚合性邊界的地震板塊邊界與地震分布全球大多數地震的震央都集中成帶狀分布,稱作地震帶。(1)全球地震帶的分布多在板塊邊界上。(2)臺灣位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不同的板塊邊界類型所發生的主要斷層種類也不同,所引發的地震頻率、強度和深度等特性也互有差別。見圖示全球地震帶分布圖張裂性與錯動性邊界的地震張裂性邊界的地震:(1)岩層受張力作用而發生正斷層。(2)中洋脊附近的地震主要是由裂谷的斷層活動和岩漿

5、活動所引起。(3)因為海洋板塊較薄,震源很淺,規模也不大。錯動性邊界:(1)中洋脊破裂帶上,約垂直於中洋脊方向所發生的斷層主要是轉形斷層,例如美國加州聖安得列斯斷層。(2)一般而言多為淺源地震。發生在中洋脊和轉形斷層的地震聚合性邊界的地震斷層沿著隱沒的板塊發生,因此震源深度沿隱沒方向逐漸變深,由淺源到深源地震都有。環太平洋地震帶是此型地震的主要地區,常有大規模的地震發生。臺灣地處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聚合擠壓地帶,因此地震頻仍;西部由於較花東地區人口稠密且震源較淺,因此較容易造成嚴重災害。見圖示隱沒帶的地震地震觀

6、測地震觀測震央、震源與震源深度地震儀原理地震震央的定位震波走時曲線圖地震震度與芮氏地震規模地震觀測地震測站的地震儀可以接收地震波造成的地表震動情形加以紀錄,根據地震紀錄的振幅和地震波到達時間等資料,就可以估計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大小地震觀測的要項:(1)地震發生的時間。(2)震央的位置。(3)震源的深度。(4)地震的規模。(5)各地的震度。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表示,昨天上午十一時二十八分,在花蓮東方外海六十六點八公里、海底四點七公里處,發生芮氏規模五點六的地震。測得震度較強的地區為宜蘭、中和三級,台北、花蓮、成

7、功、桃園、蘇澳二級、草嶺、五股等地一級震央、震源與震源深度震源:在斷層面上,岩層最先開始斷裂的地方。震央:位於震源正上方的地表位置。震源深度:震源的深度,也就是震央和震源的距離。地震儀原理不論地震儀的形式為何,基本上都是根據慣性原理所設計。(1)當地面震動時,擺錘因重量較重而慣性較大,所以擺錘和所附的針筆不動。(2)基石與支柱、旋轉捲筒都會隨著地面震動而和針筆產生相對運動,針筆便在捲筒表面的紀錄紙上畫出軌跡。不同種類的地震波性質不同,造成的地面震動方向也會不同;一般簡化成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兩種。地震儀結構原理地震震

8、央的定位震波傳遞速度不同,P波與S波到達地震測站的時間差,會因距離震央愈遠而愈大。若有三個以上的測站紀錄,就可以定出震央的位置。震波走時曲線圖S波波速較慢、P波較快,由(S-P)之時間差距,可以計算出測站到震央的距離。圖中A站的S波和P波到達時間差4分25秒,在S波和P波兩線間尋找符合此差距的位置。地震震度與芮氏地震規模震度是指地表震動或破壞的程度,目前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