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穗瓦寨版本之研究

三穗瓦寨版本之研究

ID:46176839

大小:6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三穗瓦寨版本之研究_第1页
三穗瓦寨版本之研究_第2页
三穗瓦寨版本之研究_第3页
三穗瓦寨版本之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三穗瓦寨版本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三穗瓦寨《圣婆碑》之研究张子刚圣婆碑,又名冷神碑,位于三穗县瓦寨镇岑楼山脚圣婆墓前。圆头,两块并列,高2米,宽0.85米,厚0.15米,明面阴刻竖行楷书,计736字。碑文为清乾隆十四年(1749)镇远知府朱桂桢撰。碑文记述圣婆姓杨出吴氏,携二子由伏尔山来,在岑楼山腰以拄杖掘地,得涌寒泉,清澈无比,人患时疫、瘗瘤,汲水消灾。山上冇竹,为神插地所生。山脚平阳处有坟眉然,不崩不圮,为圣婆坟。圣婆为节妇,“以冷得名,冰霜至也”,故名冷神。又记载明末张鬼钱作乱,大肆屠戮,里人得圣婆遗裙得免。圣婆护佑黎民,扶正祛邪,为土人

2、世代信奉。1982年12月三穗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碑现存三穗县文物局。①圣婆墓前侧立有2013年2月三穗县人民政府重立的《冷神碑记》碑一通。一提出圣婆碑问题的缘由2013年,笔者与陆景川、龙令冽应邀参加《侗族通览新编》第二十一章历史文书(锦屏文书、各地碑刻),承担本章编写工作的还有广西的石凌广和龙政两同志。龙胜会议安排笔者承担贵州碑刻部分。笔者在搜集资料屮,第一次在黔东南州文化局编印的《黔东南文物志》第三集中杳到易学明先生撰写的《瓦寨冷神碑》一文,觉得皆碑是侗族地区十分难得的一则碑文。随后,相继查阅

3、了《黔东南州•文物志》、《贵州省志•文物志》、《黔东南风物志(彩图版)》和《屮国少数民族古籍总口提要•侗族卷》,上述文献资料仅是提要和简介,无详细文字资料对易文加以考辨。加上当时对该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到当地实地考察研究,因而后来向编委会捉交的《侗族通览新编•丿力史文书•碑刻(贵州部分)》书稿中没有该碑的记述。同时也没有将该碑文收入笔者选编的《贵州侗族地区碑文荟萃》一书稿中,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研究侗族地区历代碑刻的一件憾事。二《圣婆碑》的现存版本前些天,笔者有幸被邀参加了三穗县举办的“中国侗族北部方言区文化旅游

4、合作论坛第二次会议暨黔东南州侗学研究学术年会”,再次接触到《圣婆碑》。由于三穗同行三十年来的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此,笔者又增加了对《圣婆碑》的认识。当前,《圣婆碑》除了乾隆十四年(1749)的碑刻版本外,又新添了四个新版本。分别载入下列资料:1990年4月黔东南州文化局编印的《黔东南文物志》版(以下简称文物志版);1994年8月三穗县编纂委员会编的《三穗县志》版(以下简称县志版);2013年2月三穗县人民政府重刻的《冷神碑记》碑(以下简称重刻版);2014年三穗县侗学研究会编印的《圣徳山与圣婆文化研究

5、》版(以下简称资料版)。三《圣婆碑》各版本的比较研究文物志版是研究《圣婆碑》的第一个版本,它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功不口J没。由于原碑刻年代久远、风化、漁漫、破损等原因,加之受到学识的影响,抄录、点校历史碑刻存在一定难度,只有过来人才体会个中滋味。笔者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资料搜集后,遇到最大的难题,一是断句,二是认字。前者仅仅为一首短短的哀辞断句,先后请教了三四个同志,又用去了一个多星期的晚上时间,方才完成点校工作。后者在点校一墓志铭,因文有一“尔”字,因书写不规范,查遍了《汉语大字典》、《辞源》《书法字典》等

6、工具书,都没有查到。又通过文屮的上下句子分析,《诗经》里可能有,但手边只有70年代再版余冠英先生选译的《诗经选》和《四部精华》。翻遍了《诗经选》也没有找到。最后才在《四部精华》找到这一“尔”。它花去了我的不少时间。这样的事例在碑刻整理屮累见不鲜。碑刻版源于县志版。换言之,县志版是碑刻版蓝本,用两个版本相比较,碑刻版与县志版也有不尽相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碑刻版的标题少了主标题“圣婆遗迹”四字,副标题亦少了“瓦寨”二字。笔者以为,既然是重刻,就需要按照原碑文重刻,以免产生歧义。二是碑刻版的“(木屈,左边为“木

7、”字旁,右边是“屈”字,五笔打不出此字——笔者白注)”是县志版的“掘”字Z误,两字咅同义不同。《汉语大字典》解释“木屈”为断木,《集韵•迄韵》「'木屈',断木也”,②此字没冇挖和刨的含义。三是第6行和第21行的“爱”字是“爰”字之误。《现代汉语词典》对“爰”的解释为:一是“何处,哪里”,二是“于是”。在此碑文的语境中“爱”说不通。此处的“爱”字和“木丿用”之误可能来自书丹。资料版是一个比较完善且接近碑碑文的一个版本,是三穗县的同行多年研究《圣婆碑》的最新成果。在该版本中,曲于校对疏漏,亦出现了几处误笔,即“戮”字

8、误为“戳”,“日”字误为“曰”。另夕卜,结合文物志版分析,碑文屮的“倡里人捐土地皿渔泽”的“人”字和“古往今来”的“往”字,按照古人惜墨如金的习惯,可以省去。资料版在“此以有竹修然”后增补了“然昭其节也;有清泉,然”数字外,又纠止了县志版中的两个重耍的错字。第一是“岂有严冬互寒而不冷者耶”。资料版将其中的“互”字纠正为“徂”字。《汉语大字典》解释:“迺”同“沮”。《广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