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

ID:46177044

大小:6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_第1页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_第2页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_第3页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节拍性化疗治疗三阴乳腺癌(TNBC)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选取TNBC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脱发的毒性反应的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节拍性化疗治疗转移性TNBC的临床疗效显著,毒性反应较少、反应程度较轻。【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培美曲塞;卡培他滨;节拍性化疗三阴性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

2、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均呈阴性的乳腺癌,通常在临床上被视为一种独立的病理类型。TNBC具有侵袭性高、患者预后差的特点,针对TNBC的诊断和治疗已成为乳腺癌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1]o化疗H前虽是H前针对TNBC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尚缺少被证实疗效确切的标准化疗方案[2],本研究针对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节拍性化疗治疗TNBC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和评价,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T7BC患者90例,所有纳入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年龄34-60岁,平

3、均年龄为(45.7±6.7)岁。纳入患者的KPS评分均大于70,排除具有化疗禁忌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KPS评分、肿瘤分级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了卡培他滨采用节拍剂量化疗(剂量为2次/d,每次用量为500mg/ni2);对照组患者给予卡培他滨常规剂量治疗(每H用量为2500mg/m2,分两次给药,于餐后半小时口服),第1〜14Xo两组均以3丿制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1.3评价标准根据WHO制定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影像

4、学检查可见全部病灶消失,•且时间持续8周以上;部分缓解(PR):影像学检查可见病灶出现明显缩小,且时间持续8周以上;稳定(SD):自治疗开始的8周内,影像学检查未见病灶有显著改善;进展(PD):自治疗开始的8周内,影像学检查可见病灶增大或有新病灶出现。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输入SPSS21.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a=0.05o2结果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比较经治疗,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出对照组31.11%(P<0.05),见表lo2.2两组患者的毒性反应的比较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

5、、脱发的发生率差异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讨论TNBC具有发病年龄早、肿瘤体积大、病理分级高、易复发转移和患者预后差的临床特点,国内外的研究都显示,TNBC患者的发病年龄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3]。通过大量流行病研究,多产次、初产年龄早、抑制泌乳以及母乳喂养时间短等都是TNBC发病的危险因素,这也提示了通过提侣母乳喂养和实施减肥可使妇女的TNBC发病风险降低[4]o卡培他滨是一种可通过口服途径给药的细胞毒制剂,对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的杀伤作用,该药木身不具有细胞毒性,其作用原理是可在肿瘤组织特异性的血管因子胸腺

6、磷酸化酶的催化下转化为5-氟尿卩密噪(5-Fu),而且后者具有细胞毒性,不仅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而口可降低直接应用5-Fu引发的副反应[5]。培美曲塞是最新开发的一种多靶点叶酸抑制剂,可对多个靶点产牛抑制作用,降低或抑制叶酸代谢相关酶类的活性,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遗传物质合成过程,最终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临床上经常应用培美曲塞与其他抗癌药进行联用治疗,可获得协同增效的效果并可有效降低化疗药物的毒性,有研究证实,在应用培美曲塞的同时,対患者体内的叶酸和维生素B12进行补充也可有效减轻化疗的毒性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

7、总冇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出现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脱发的毒性反应的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应用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节拍性化疗治疗转移性TNBC的毒性反应较少,而口反应程度也较轻。综上所述,应用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节拍性化疗治疗转移性TNBC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缓解转移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并且毒性反应较少、反应程度较轻。参考文献[1]洪勇•三阴性乳腺癌研究进展•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2,19(1):92-93.[2]廖仕狮,喻莉,李金芯,等•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

8、2,6(1):91-97.[3]韩晓蓉,制红艺,王硕,等•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附35例报告)•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9,3(1):16-21.[4]储君•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现代肿瘤医学,2011,19(5):921-9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