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萧萧中对人性和风情的描写

把握萧萧中对人性和风情的描写

ID:46185424

大小:607.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1-21

把握萧萧中对人性和风情的描写_第1页
把握萧萧中对人性和风情的描写_第2页
把握萧萧中对人性和风情的描写_第3页
把握萧萧中对人性和风情的描写_第4页
把握萧萧中对人性和风情的描写_第5页
资源描述:

《把握萧萧中对人性和风情的描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把握《萧萧》中对人性和风情的描写。萧萧作了童养媳,被人诱惑生子,但婆家依然接纳了她,生活又平静如初。篇中萧萧对自己的不幸遭遇浑然不觉的可悲状态加重了这篇小说的批判力量。小说谴责了旧中国农村种种违反人性的陈规陋习。课文分析能促使自我意识苏醒,进而激发人追问“自由”、“幸福”等重大人生命题的绝好契机就被萧萧在糊里糊涂中轻易放过了。这也注定了她难以成就一个“新我”,只能是无数童养媳中平凡的一个,这也是萧萧的可悲可叹之处。人物的可悲处从生存层次来讲,萧萧的无知倒使她回避了对痛苦的感受,使她能满足于温饱生活,在当下生

2、活的细节中获得快乐。一如祖父他们,生活在闭塞的乡下,恪守着传统的习俗,他们从不追问为何终年的劳作并没有使他们过上美好的生活,更不烦心于生存的意义这样一些抽象的问题。人物的幸运点充分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执着于生命的安乐与长久而轻视对生命的超越这一重要特色。它造就了中国人“知足常乐”、“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养成了中国人思维的惰性。题旨的深刻与鲁迅观点的共同点《萧萧》中,沈从文较为宽容地任由祖父等乡亲们笑话“女学生”,并不在文字上刻薄他们,风俗画的描绘也偏重于祥和、舒缓的一面,叙事基调缺少与事件本身相一致的悲怨。弦外

3、之音暗示了萧萧这样的女子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那么如何引领这些女子放弃眼前不牢靠的安乐去争取长久的幸福?(1)祥和、舒缓的风俗画,宽容、淳朴的人物心态。小“弟弟”是萧萧一手带大的,要论姐弟情谊,两人感情很好,就是失身,也是萧萧自自然然顺从情欲的结果。萧萧的结局倒还是“大团圆”式的,她在等待主顾的过程中生下了一个儿子,逗得全家人开心,对萧萧网开一面,不将其嫁于别处了。(2)梦想和幻想穿插于现实,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执着于生命的安乐和长久而轻视对生的超越这一重要特色。通过梦境释放出来萧萧虽说做了人家的媳妇,毕竟年纪很小从

4、心底向往着在母亲膝下撒欢潜意识对“女学生”的幻想梦境和幻想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萧萧内心的焦虑对祖父所描绘的“女学生”那种自由生活的渴望源自结果1.阅读《边城》2.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体会沈从文作品浓郁的地方色彩。3.在课外阅读基础上,比较鲁迅与沈从文在他们乡土小说中,对笔下人物的不同的审美态度。4.在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之初,乡土题材的作品数量颇多。在不同的理念支配下,作家为我们展示的乡村生活以及作者在其中寄予的审美理想也不同。阅读鲁迅、废名(冯文炳)、汪曾祺和台湾的一些乡土文学作品。1.《萧萧》体现了怎样的风物人

5、情?2.名词解释:京派3.谈谈结尾在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4.对女学生的描写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本课结束,谢谢!返回目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