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生态审美教育思想浅探

老子生态审美教育思想浅探

ID:46186941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老子生态审美教育思想浅探_第1页
老子生态审美教育思想浅探_第2页
老子生态审美教育思想浅探_第3页
老子生态审美教育思想浅探_第4页
老子生态审美教育思想浅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子生态审美教育思想浅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老子生态审美教育思想浅探老子生态审美教育思想浅探摘要:以生态的视角重新解读《老子》,其思想不仅符合生态审美教育的特质,即形象性、情感性、和谐性和亲人性;而且为生态审美教育提出了实施纲领和具体法则,即道法自然,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从老子思想中汲取生态审美教育的宝贵资源对当下生态审美教育的开展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老子生态美育一、生态审美教育的涵义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学界普遍关注生态美学,而这一理论形态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耍渠道与途径即是生态审美教育。即“用生态美学的观念教育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使他们学会

2、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关爱生命、保护地球”{1}。生态审美教育要求传统的知识教育转向生存观教育,理性教育转向感性教育,人类中心主义观念转向生态整体主义观念。生态审美教育最基本的立足点是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的教育,但是以生态的视角重新解读《老子》这一经典著作,我们发现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审美教育思想。蒙培元先生认为,“严格地说,儒家并没有把社会和自然界区分开来。道家则不然,他更强调人和自然的关系,并且把社会和自然界作了某种区分,以'自然,为最高存在。他对儒家道德人性论的批判,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前提之上的:'自然

3、'高于社会,自然之性高于道德人性,因此,要实现自己的存在,就应该回到'自然'。”{2}坚持人类与自然、宇宙整体的统一,把个人作为自然有机体的一部分,把个人置于与他物平等相处的地位的前提下来确认自我、规范自我、达到万物共生的境界一一这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表述,也正是生态审美教育的题中之意。可以说,老子思想不仅符合生态审美教育的特质,而且为生态审美教育提岀了实施纲领和具体法则。二、老子思想符合生态审美教育的特质一般认为生态审美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即形象性、情感性、和谐性和亲人性。(参考苏小芸《生态美育的基木性质》

4、,发表于《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老子》书屮的思想符合生态审美教育的特质,以下具体分析:(-)形象性。生态审美教育注重感性教育,即受教育者通过参与体验生态美的生动形象,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受到生态启发,自觉培育生态意识。就《老子》一书而言,最具代表性的即是关于水的论述,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儿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吋,夫唯不争,故无尤。”“大道汜兮,其可左右。”把水比作抽象的道,就近取譬说明完善人格的道理:以柔克

5、刚,以退为进,滋养万物而不与相争。再有就是《老子》书中常借用植物纶长的例子,说明贵柔的道理。“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七十六章)从草木的生存中体悟贵柔克刚,顺任口然,不强取豪夺的生存Z道。从生态审美教育的角度来看,即是以“木强则折”的生态现象来进行的生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二)情感性。生态审美教育并非单纯地晓之以理;更多的是讲求动Z以情,以情动人,以期建立起个体的生态意识。《老子》第十三章有言:“宠辱若惊,患大患若身……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

6、可托天下。”老子呼吁世人保持人格独立完整,珍惜生命,淡泊平和。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老了满怀深情地连用三问试图唤醒世人要贵重生命,不可贪多无厌。老了倡导“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就是以情感化人,而非一味耳提面命地教导。(三)和谐性。生态审美教育从木质上说就是和谐教育,生态审美教育倡导人与人、人与生态兼具的和谐,即生态整体的和谐。《老子》笫七章曰:“天长地久。天地Z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第二十九章曰

7、:“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天地运行不为自己而得以长久,其中所蕴涵的生态智慧即是要求我们允许特殊性和差异性的存在,顺任万物自身生长的规律,摒弃极端、过分、奢侈的行径,不为一己之利,“够了就行”,以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四)亲人性。生态审美教育宜接关注人的存在状态,体现了一种对生命的现实关注与终极关怀,其目的包括“广大公民,特别是青年一代能够确立欣赏自然的生态审美态度和诗意化栖居的生态审美意识”{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口见者不明;口是者不彰;口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Z,故

8、有道者不处。”(二十四章)自见、自是、自伐、自矜都是反自然的行径,急躁炫耀,不能长久。这符合生态审美教育所要求的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教育理念,不能一蹴而就,要有长远生态意识。《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常无卜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徳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徳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Z。”同样第二十七章:“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