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合并胎死宫内分娩方式90例临床观察

胎盘早剥合并胎死宫内分娩方式90例临床观察

ID:46189437

大小:6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胎盘早剥合并胎死宫内分娩方式90例临床观察_第1页
胎盘早剥合并胎死宫内分娩方式90例临床观察_第2页
胎盘早剥合并胎死宫内分娩方式90例临床观察_第3页
胎盘早剥合并胎死宫内分娩方式90例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胎盘早剥合并胎死宫内分娩方式90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胎盘早剥合并胎死宫内分娩方式9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对胎盘早剥合并胎死宫内产妇的影响。方法:根据分娩方式将90例产妇分为阴道分娩组48例和剖宫产组42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娩方式、出血量、并发症、产前一般情况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孕周、妊娠次数、产前出血例数及出血量、产前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产时和产后资料(产前出血例数及出血量、合并DIC、产后出血例数、死亡例数、产时及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早剥合并胎死宫内的患者,根据产妇的情况釆

2、取分娩方式,能够保障产妇健康,提高产科质量。【关键词】胎盘早剥;胎死宫内;分娩方式重型胎盘早剥,胎盘的剥离面超过胎盘一半或一半以上,胎儿往往因严重缺氧导致死亡[1]。学者对于胎盘早剥合并胎死宫内的产妇采用什么分娩方式,一直以來存在争议。本文对我院2010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90例胎盘早剥合并胎死宫内产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90例胎盘早剥合并胎死宫内产妇,经B超检查和临床症状确诊为胎盘早剥合并胎死宫内。年龄21〜36岁,平均28.5岁;孕周20〜41周,平均孕周(35.5±3.

3、5)周;英中阴道分娩组(自然经阴道分娩)48例,剖宫产组(行剖宫产术)42例;继发重度子痫前期79例,继发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9例,无明显诱因3例。1.2方法针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娩方式、出血量、并发症、产前一般情况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均数(x±s)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如表1。表1两组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从表1可以看岀,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孕周、妊娠次数、产前出血例数及出血量、产前合并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4、0.05)o2.2两组患者的产时和产后资料比较,如表2。表2两组患者的产时和产后资料比较从表2可以看岀,两组患者的产时和产后资料(产前出血例数及出血量、合并DIC、产后出血例数、死亡例数、产时及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木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孕周、妊娠次数、产前出血例数及出血量、产前合并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产时和产后资料(产前出血例数及出血量、合并DIC、产后出血例数、死亡例数、产时及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表明

5、了两种分娩方式总的效果养不多,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适时釆取合适的方式进行分娩[2]。胎盘早剥合并胎死宫内的产妇一般情况较好,出血以显性为主,宫口已开大,估计短时间内能迅速分娩者,可经阴道分娩[3]。如果产妇的病情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多脏器功能不全,及时釆用剖宫产,术中取岀胎儿和胎盘后,应及时行宫体肌注宫缩剂、按摩子宫,一般均可使子宫收缩良好,控制出血;若子宫仍不收缩,出血多且血液不凝,出血不能控制时,则应在输入新鲜血液的同时行子宫切除术[4]o总之,胎盘早剥合并胎死宫内,根据产妇的情况采取分娩方式,能够保障产妇健康,提高产科质量[5]。参考文献[1]张红花•重型

6、胎盘早剥58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6,7(3):117-120.[2]杨丽,王琪•胎盘早剥191例诊断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7,8(1):53-54.[3]李金兰,李印龙•“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20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9,12(2):183-184.[4]漆洪波•未足月胎膜早破时宫缩抑制剂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6):413-415.[5]孙立军•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治疗进展[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1):33-3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