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主要结构及其特点分析

肾主要结构及其特点分析

ID:46189953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肾主要结构及其特点分析_第1页
肾主要结构及其特点分析_第2页
肾主要结构及其特点分析_第3页
肾主要结构及其特点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肾主要结构及其特点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肾主要结构及其特点分析摘要:肾脏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它所具有的排泄功能、调节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对净化机体内环境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肾功能的健全与否将对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产生直接影响。文章详细介绍了肾脏的主要结构及其特点。关键词:肾脏;结构;特点中图分类号:R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348-1肾的主要结构及其特点分析如下:1肾单位和集合管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的肾约有170-240万个肾单位。肾单位可分为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

2、小体由肾小球(毛细血管球)和肾小囊(脏层、囊腔、壁层)组成,肾小管由近端小管(近曲小管、髓祥降支粗段)、髓祥细段(髓祥降支细段、髓禅升支细段)和远端小管(髓祥升支粗段、远曲小管)组成,其中,髓祥降支粗段、髓祥降支细段、髓祥升支细段和髓祥升支粗段是构成髓禅的重要结构。2浅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肾单位按其所在的部位可分为浅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即近髓肾单位)两种(图1)。图1肾单位和肾血管示意图2.1浅表肾单位浅表肾单位的肾小球体积较小,入球微动脉口径较粗,出球微动脉口径较细,两者口径比值约为2:1。出球微

3、动脉离开肾小球后再次分为毛细血管,几乎全部包绕于皮质部分的肾小管周围。其髓祥甚短,只到外髓质,有的甚至不到髓质。此类肾单位主要分布于肾外皮质层和中皮质层,约占肾单位总数的85-90%,主要与尿生成有关。2.2髓旁肾单位髓旁肾单位的肾小球体积较大,髓禅长,深入到内髓质层,有的甚至到达乳头部。出球微动脉分成两种小血管:一种为网状毛细血管,包绕于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另一种为细而长的U形直小血管,它与髓祥平行排列。髓旁肾单位的髓祥和直小血管的解剖结构特点决定其在尿的浓缩和稀释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球旁复合体球旁

4、复合体主要分布于浅表肾单位,由球旁细胞、球外系膜细胞和致密斑三者组成(图2)。球旁细胞是入球微动脉邻近肾小囊处的肌上皮样细胞,由血管平滑肌细胞衍而来,细胞呈立方体,胞质中有分泌颗粒,颗粒内含肾素。球外系膜细胞是入球微动脉和出球微动脉之间体积较小、有突起的一群细胞,其功能尚不清楚。致密斑位于远曲小管始端近血管极一侧,该处管壁上皮细胞变形呈高柱状,排列密集,局部向血管腔内呈斑状隆起,故称为致密斑。它可感受肾小管液中NaCl浓度的变化,将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分泌。图2球旁复合体组成示意图4肾的神经

5、支配支配肾的交感神经自髓胸12至腰2节段发出,其纤维随血管入皮质和外髓部。它分布于入球微动脉和出球微动脉的平滑肌、肾小管和球旁细胞。肾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调节肾血流量、肾小管重吸收和肾素的分泌。5肾的血液供应肾动脉有腹主动脉发出,经肾门入肾,几经分支为夜间动脉、弓状动脉、入球微动脉,入肾小体后进一步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后者再汇集成出球微动脉离开肾小体。由于浅表肾单位入球动脉的口径较出球动脉粗一倍,而毛细血管介于两者之间,因此,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较高,这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出球微

6、动脉再次分支成毛细血管网,分布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周围,便于肾小管液中的成分重吸收入血液。髓祥肾单位的出球微动脉较粗,除部分形成毛细血管网外,尚有许多分支形成U形直小血管祥与髓祥伴行,U形直小血管的降支为小动脉,向下延续为毛细血管,升支为小静脉。肾内血流经过两次毛细血管网或直小血管,然后逐级汇成小叶间静脉、弓形静脉,叶间静脉经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作者简介:唐铭一(1990-),女,吉林长春人,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2009级本科生在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