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谈文学翻译

贾平凹谈文学翻译

ID:46198296

大小:60.9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贾平凹谈文学翻译_第1页
贾平凹谈文学翻译_第2页
贾平凹谈文学翻译_第3页
贾平凹谈文学翻译_第4页
贾平凹谈文学翻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贾平凹谈文学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贾平凹谈文学翻译得知贾平凹先生的短篇小说《倒流河》荣获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并且他本人将从陕西专程前来天津领奖的消息我在第一时间给他发去短信询问能否借助来天津领奖之际与他见上一面?我知道贾平凹先生平时文学活动繁忙加之个人创作时间宝贵即便是来领奖肯定也是来去匆匆不会有太多的空闲接待客人出乎我的意料贾平凹先生不仅很快回复了短信而且答应可以在天津见面他向我告知了航班时间让我在他来津的当天晚上7点钟在宾馆大堂等他说来有趣我和贾平凹先生建立起联系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缘由是我们共同关注中国文学作品的对外翻译工作:贾平凹先生是著名作家而我是学习英语出身这几年来我们一直通过短信交流、沟通这次如果能有机会

2、与贾平凹先生当面交谈于我来说将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盛夏的天津云淡风轻绿荫与繁花处处6月26日晚7点我准时在宾馆大堂等候贾平凹先生;将近7点半贾平凹在接待者的簇拥下进入宾馆我立刻迎上前去与他握手寒暄并报上姓名在办好入住手续后我和贾平凹先生一起来到房间我们虽是初次见面但由于之前已有多年联系此时相见全无陌生感早在XX年为纪念孙犁先生诞辰100周年《天津日报》文艺副刊策划了多期纪念专版我代表编辑部向贾平凹先生约稿他欣然应允三天内便完成了饱含深情的《我见到的孙犁》一文表达了他对孙犁先生人品与文品的崇高礼赞又如XX年3月我加入中国翻译协会后给亲朋好友发短信告知没想到第一个回复信息的竟是贾平凹先生他向我表

3、示祝贺我之所以向贾平凹先生汇报是因为我在申报期间曾跟他提及此事他对我提出的“中西比较翻译”话题很感兴趣他这样快地回复短信足见对翻译工作的重视中国翻译协会这些年致力于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XX年中国翻译协会曾举办中国当代优秀作品国际翻译大赛面向海内外征集优秀翻译作品题目中就有贾平凹的获奖作品《倒流河》当时我还请他关注大赛中涌现出的优秀译作在房间稍事休息后我首先向贾平凹先生多年来对《天津日报》文艺副刊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希望他今后继续为我们写稿贾平凹先生笑着表示有了作品一定会寄给你们他说这是他第二次来天津三十年前他曾专程来到天津看望尊敬的孙犁先生那次见面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随后我们便将话题转向了翻译方面

4、我知道贾平凹先生非常关注中国文学如何走向世界也一直致力于文学作品的对外翻译工作而我则出于英语专业出身的本能、兴趣与爱好近些年也始终关注着我国作家的作品翻译并与他们保持着联系探讨相关的专业问题比如如何建立完善的中外合作翻译模式、如何提高中文小说英译本完整度等等于是我与贾平凹先生的对话就围绕着我所钻研的“中西比较翻译”而展开我希望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多听听贾平凹先生的观点和想法贾平凹先生仍然比较关心中国作家的作品翻译工作他向我提问:都说在文学翻译中英译汉工作相对容易而汉译英工作量更大也更困难是这样的?我根据著名翻译家、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原院长刘士聪教授的观点回答说:文学翻译远非应用文翻译文学作品是

5、用一种语言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意蕴的艺术因此文学翻译最重要的是要传递原作中的艺术意境和字里行间蕴含的精神旨归所以为了使翻译作品能够最大限度地被一国读者所接受应该由译入语为母语的译者进行文学翻译即英译汉的工作应当由中国人完成而汉译英的工作则应由外国译者承担可惜的是属于表意文字的汉字对于外国人来说太过复杂他们不能系统而深入地认识汉字、领会字面背后蕴藏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因此汉译英的高深工作于外国译者而言更是难上加上之前我和贾平凹先生曾就这个问题做过交流我说可以通过中外翻译家进行合作的模式解决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的难题在这种跨国合作中我们需要中方译者拥有更高的素质这里的素质不仅仅是指翻译过程中的技巧与

6、方法更是要求中方译者对中文作品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因为中方译者需要向外国译者说明文本中所蕴含的多层次的思想内涵翻译世界中并不缺乏完美的中外合作模式例如:杨宪益和戴乃迭(GladysYang)、沙博理(SidneyShapiro)和凤子、葛浩文(HowardGoldblatt)和林丽君等都是极具默契与水平的跨国合作典范我还曾以类似模式进行过尝试合作翻译了滕云先生的《孙犁十四章》的目录因为文学翻译的本身难度我感觉到翻译过程充满艰辛但是我确信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外译者合作的模式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贾平凹先生听后点点头又说:我自己的作品翻译出去一些影响不是很大我看西方人未必喜欢中国作品这就更需要将优秀

7、的中国文学作品以更好、更准确、更丰满的翻译文本呈现在外国读者面前我读过贾平凹先生的一些作品理解他这番话的深意便将英美文学权威、南开大学原外文系主任常耀信教授的见解作为回答:西方的意识世界建立在“原罪”的基础之上当然文学与文化也不能避免其文学文化建立在“人性本恶”的基础之上虽然有许多蕴含美好道德水准的作品不断面世但到了当代西方文学发展中出现了向负面、消极方向倾斜的作品仿佛是一种“此消彼长”物质生活愈优厚精神愈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