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燃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

自燃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

ID:46212094

大小:6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1

自燃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_第1页
自燃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_第2页
自燃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_第3页
自燃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_第4页
自燃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燃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自燃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XXX公司XXX煤矿2015年3月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一、煤的自燃分析:1、煤的自燃过程划分为潜伏期、自热期和自燃期。煤的自燃与煤的物理特性、地质条件和开拓条件等很多因素有关,主要表现在:1)、煤的变质程度:煤的自燃倾向性随煤的变质程度增高而减少。本矿3#煤层属气肥煤,变质程度高,存在自燃倾向性。2)、煤岩成分:具有纤维构造而表面吸附能力很高的丝煤在常温下吸氧能力强,着火点低。所以含丝煤愈多,自燃倾向性愈大。3)、煤的含硫量:含硫矿物愈多,愈易自燃。4)、煤的水分:变质程度低而水分多的煤,水分蒸发后,煤的自燃危险性增加。反之,变质程度高而水分少的煤,水分

2、蒸发对煤的自燃危险性影响不明显。5)、煤的破碎程度:煤的破碎程度越高,吸氧面积越大,自燃倾向性越高。6)、煤的吸附特性:煤对空气中氧的吸附能力越大,煤越容易自燃。7)、煤的瓦斯含量、孔隙度及导热能力等物理性质也是影响自然倾向性的因素。8)、煤层厚度、倾角、埋藏深度:煤层倾角与厚度愈大,埋藏深度越深,自燃倾向性愈大。9)、地质构造及围岩性质:遭到地质作用破坏的煤层及顶板坚硬而裂隙发达的煤层,自燃危险性越高。10)、开拓方式及采煤方法也是影响自然倾向性的主要因素。二、煤的自燃预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发出火灾预报:1、巷道中出现雾气或“挂汗”(温度不同的两段风流交汇处,因水蒸气过饱和而凝聚

3、出现的雾气除外)O2、巷道中出现火灾气味时,如煤油味、焦油味、松香油味等。3、从煤炭发热或自然地点流出的水或空气,其温度较平常增高。4、空气中有害气体(如CO、C02等)浓度增加,人体感到不舒服,如头痛,闷热、精神疲乏等。三、煤的自燃预防措施:1、由通风科负责每月对全矿的总回风道、釆区回风道进行一次详细的自然发火征兆观察,从大范围上分析井下有无自燃发火。2、通风科每周对井下采煤面的上隅角、回风巷和采空区回风密闭及其它可能发热的地点进行一次全面观测。观测的参数包括:现场的气体成份(CH4、C02、CO、02)、气温、水温、其他火灾征兆等;在防火墙封闭时间长,温度异常和有自燃倾向的区域内的

4、回风风流中要安设C0传感器,C0传感器的报警浓度为20ppm。3、对于已有发火危险或已出现发火征兆的地点,检查周期缩短到每班一次,并每7天取样一次送具有国家资质化验室分析,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同时,矿领导应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火灾灾情的分析并制定处理对策。4、设施管理:1)、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的煤层,必须预先选定构筑防火门的位置。当采煤工作面生产和通风系统形成后,必须按设计选定的防火门位置,构筑好防火门墙,并储备足够的封闭防火门使用的材料,,以便随时封闭。2)、采煤工作面结束后,必须尽快回收出一切设备,尽快砌筑永久性封闭,必须在45天内进行永久性封闭。3)、矿井必须安设地面消防池和井

5、下消防管路系统(可与防尘供水系统共用)。井下消防管路系统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门但在胶带输送机的巷道中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地面消防水池必须经常保持不得少于200m的水量。如果消防用水同生产、生活用水的水池共同,应有确保消防用水的措施。开釆下部水平时,除地面消防水池外,可利用上部水平的水仓作为消防水池。水仓内的储水量和消防用的供水设备,由矿总工程师确定。4)、容易自燃、自燃发火的矿井应建立灌浆(或注砂)防火系统。无矿井防灭火系统的,经省(区)主管部门批准应建立采区防灭火系统。5)、矿井必须在井上、下设置消防列车库。5、开釆容易自燃的煤层,必须明确选定自燃发火观测站(或观测点)的位

6、置并建立监测系统和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制度。1)、自燃发火预测、预报的方法、内容、检测周期以及检测制度等由矿总工程师确定,由通风区(科)长负责组织实施。2)、所有检测分析结果必须记录在专用的防火记录簿内,并有专人定期检查、分析整理,发现有异常变化(分析的自燃发火指标超过或达到临界值)时立即发出自燃发火预报,由矿总工程师负责采取措施进行处理。3)、预测预报工作每周至少一次。观测地点:采区防火墙,采空区密闭,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风巷,其它可能发热地点。观测内容:气体万分,气温,水温等。4)、对新形成和不稳定的火区要设专人检查,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气体分析;稳定但未注销的火区密闭,半月进行一次气体分

7、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