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摘帽ST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及方式分析

新会计准则下摘帽ST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及方式分析

ID:46243410

大小:69.67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9-11-22

新会计准则下摘帽ST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及方式分析_第1页
新会计准则下摘帽ST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及方式分析_第2页
新会计准则下摘帽ST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及方式分析_第3页
新会计准则下摘帽ST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及方式分析_第4页
新会计准则下摘帽ST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及方式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会计准则下摘帽ST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及方式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绪论1・1选题背景及意义选题背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换,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深入,企业也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成为真实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作为市场主体,企业将面临市场固有的竞争机制,遵循优胜劣汰的白然规律,从而不可避免的产生亏损或倒闭现象,此吋企业便会产生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行为往往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走向成熟的标准。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盈余管理,是企业实施经营战略和管理策略的需要,也是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准。但是,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任意改变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恶意设置秘密准备科目,过度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也大为存在,这种行为直接导致会计信息虚假,侵犯报表使用者的

2、利益。近几年岀现安然公司虚增收入、隐藏债务、逃避税收,世通公司将经营开支记到资本开支账户,IBM试图粉饰财务报告等等特大财务舞弊案件,说明盈余管理已经被上市公司过度开发,盈余管理行为愈演愈烈。这些盈余管理行为,已经引起了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广泛关注,并提岀了许多疑问和指责,一些指责与上市公司具体的会计处理有关,更多的指责则涉及准则制定机构关于会计准则的制定。面临上市公司和社会公众的双重压力,财政部在充分考虑中国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后,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修订了原来的16项具体准则,新增了22项具体准则,并要求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那

3、么,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是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盈余管理程度?哪些具体准则又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探讨。ST公司是指在我国证券市场挂牌上市的公司中,由于最近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的净利润都小于零,被上海或者深圳证券交易所依法实施了特别处理的公司,这类上市公司是我国证券市场上一类特殊的群体。我国《公司法》第157条中有明确的上市公司热别处理规定,如果上市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国务院相关部门或其授权的其他部门将有权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第158条进一步规定,上市公司如果最近三年连续亏损,且在规定期限内未能消除亏损因素,不具备上市条件的,有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终止其股票上

4、市。亏损的ST公司被特别处理之后,不仅会得到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更加严格的监管,述会直接导致股票价值的下跌,可见,管理当局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但是,ST公司的亏损很多时候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通过正常经营在短时间之内扭亏为盈,难度相当大,这时管理当局为避免公司被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在扭亏无望的情况下,便产生了盈余管理的念头,因此ST公司往往被认为有强烈的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更加关注会计准则的盈余管理空间,以期在短期内改变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因此,木文拟将这类特殊的上市公司一一ST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题意义木文对新会计准则下ST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及方式的实证研究,有以下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

5、可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提供准则制定依据。盈余管理虽然不能说明会计准则的不完善,但是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来进行的。这就要求相关准则制定机构制定出完善的企业会计准则,从源头上解决或减少盈余管理行为,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改善公司治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其次,可为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提供监管线索,设定相应的监管程序和方法,及时而准确的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再次,可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投资决策依据。报表使用者只有全面准确认识到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才能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然而一些投资者仅仅关注财务

6、报告上的数字,不会考虑公司的整体投资价值。通过木文的研究,以期能够使投资者认识到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分析公司的盈余质量,综合考虑其他重要因素来评价公司的价值,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以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最后,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乃至社会整体福利的最大化,避免财富的非正常集聚和社会发展的不公平。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1)盈余管理的定义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在现有的文献中,有三类定义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第一种定义是从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和动机出发,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为了给企业或者个人谋取私

7、利而进行的一种欺诈行为。Schipper(1989)认为,盈余管理就是通过控制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以获取一些私人利益。Healy和Wahlen(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在会计估计的变更、会计方法的选择、交易事项的控制和关联交易的调节等活动中,运用职业判断來粉饰财务报告,以误导那些以报表上的财务数字为决策基础的利益相关者,从而谋取利益。第二种定义是从财务报表上的盈余质量出发,认为盈余管理就是对盈余情况进行管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