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筹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开题报告】

民营企业筹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开题报告】

ID:462511

大小:7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8-05

民营企业筹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开题报告】_第1页
民营企业筹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开题报告】_第2页
民营企业筹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开题报告】_第3页
民营企业筹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开题报告】_第4页
民营企业筹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营企业筹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开题报告民营企业筹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研究意义:资本是企业生存个发展的关键,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得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然而,许多中小企业尤其是我国的民营企业恰恰缺少经营、发展的必要资金。这样,这些中小民营企业就往往面临着无法回避的筹资问题,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行情的瞬息万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都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管理措施失当,从而使得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了筹资风险。而防范由于筹集资金带来的风险成为这些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课题。企业筹资应当有利于实现企业顺利健康

2、发展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筹资过程中要防止资金筹集过多,积压资金,导致资金闲置,增加成本和财务风险。筹集过小又会影响企业的健康成长,无法发挥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企业承担风险程度因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然而随着金融监管的完善,融资工具的多元化,金融创新速度加快,资本市场规模放大,企业不得不对融资风险有一个良好的防范意识,确定良好的融资结构,实现股东权益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就是让企业加深对筹资风险的认识,充分重视筹资风险的影响,学习和掌握防范筹资风险的措施,将筹资风险降到最低

3、,使之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这对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预期目标:本文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加以综合分析,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民营企业筹资风险问题的具体研究,指出了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那些筹资风险,并且系统的提出了防范筹资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来降低融资风险。2.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外学者已对企业的筹资风险防范有了相关性做的研究,国外关于企业融资的探讨,主要集中于资本结构理论上,而资本结构理论的开端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美国财务学

4、家大卫·杜兰特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召开的“公司理财学术会议”5上发表《公司财务和所有者权益费用:趋势和问题的度量》一文的研究成果中,系统地总结和提出资本结构的三种理论:净收入理论、净营业收入理论和传统理论。这三种理论都建立在所得税为零的基础上。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标志是美国经济学家莫迪李阿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1958年共同创建的MM理论,它包括无企业税的MM理论和修正的MM理论(考虑企业税)。MM定理是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莫迪李阿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认为,在没有企业所

5、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没有交易成本、完全信息等严格的假定条件下,企业的市场价值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无关,这就是“MM定理”。但由于该定理的结论与现实情况存在巨大差异,他们二人在1963年对其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结论把公司所得税的影响引入了原来的分析框架中。由于企业债务利息的支出作为财务费用计入成本,减少了应纳税收入,因而负债有节税的效果,可以增加企业的市场价值。由此得知,企业负债率越高,企业价值越大,当企业负债率达到100%时,企业价值为最大,这样看来,债务融资应处于企业融资最优先的位置,而不是股权融资。MM定理及其修正理论虽然考虑了

6、负债带来的节税等效应,但是却与现实的经济情况仍然不一致,它忽略了负债的所带来的风险和由此产生的其他费用的增加。于是,在20世纪的70年代后期产生了权衡理论,这是一种新的资本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制约企业无限追求避税效应或负债最大值的关键因素是由于债务上升而形成的企业风险和其它额外费用的增加。随着企业负债比例的不断提高,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企业价值的不断降低。所以,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应该是在企业负债价值最大化和由此带来的财务危机成本和其他费用最小化之间的平衡点。权衡理论既肯定了股权融资的地位,但

7、又没有否认债务融资在企业融资中的优先地位近几年来,随着新经济分析工具和概念的出现,经济学家在MM理论的基础上,对资本结构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其中有较大影响的是激励理论、不对称信息理论、控制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和偏好顺序理论。除此之外,Stieglitz和Weiss(1952)在考察银行与企业信贷博弈过程中,引入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因素后,较为圆满的解释了信贷配给问题。关于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研究中,美国著名经济学家R.LMcKinnon(1973)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后,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抑制”理论。该理论

8、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割裂”的,大量的经济单位所处的技术条件不一样,因而资产回报率也不一样;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是不完全的,大量的中小企业被排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之外,不完全的金融市场导致了资源配置的扭曲,本来稀缺的资本流向了一些拥有“特权”而不具备良好投资机会的企业。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