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199803

经济研究199803

ID:46254203

大小:219.84 KB

页数:77页

时间:2019-11-22

经济研究199803_第1页
经济研究199803_第2页
经济研究199803_第3页
经济研究199803_第4页
经济研究199803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研究19980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总量态势、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学科课题组①100836)1997年7月2日,泰国发生金融动荡,迅即波及东南亚诸国,也冲击了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进入第四季度,扩展至韩国、日本,造成各国货币大幅度贬值,经济增长率明显下降。与此形成显明对照,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格局却呈现出低通胀下稳定增长的态势。然而,增速趋缓,预期看淡,于是围绕着国际金融动荡中的中国宏观经济理论和实践,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形成了热烈的讨论。如何看待目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需求不足现象,是从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还是经济周期一定阶段出现的问题?如何看待

2、中国的金融风险,其性质、状况、成因和趋势怎样?外部金融动荡如何影响国内经济运行,开放过程小如何保持宏观稳定?本文拟对以上问题作一初步分析。一、总量态势:从计划周期到商业周期随着改革的推进及其效应的积累,再加上当局坚持实施了一•致性稳定政策,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成功,“软着陆”的目标已经实现(本课题组,1997)o这一轮通货膨胀已被克服,通货膨胀压力渐趋消失,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率一直维持在9%左右,形成了低通胀下稳定增长的有利局面。然而,中国经济己在低谷运行了一段时间,目前,开始越过底线,出现了需求不足,回升乏力的迹象。主要表现在通货膨胀率持续大幅下降;齐类金业普

3、遍感到销售困难,盈利降低,拖欠严重;农村的隐蔽性失业有所减少,但城镇职工中下岗待业急剧增加,失业问题比较严重;过去长期供给不足的瓶颈部门,如煤炭、电力、铁路运输等,也因需求不足而出现开工不足。所有这些现象都表明,在目前中国经济的运行过程中,意愿总需求己经小于意愿总供给,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已经小于自然增长率,或者总需求低于潜在生产能力。对于上述问题,目前人们主要是从需求方面來讨论的,而且大多数人的意见也基本一致。但是,单是需求的考察却无法解释(至少是不能完全解释)目前的现实。构成总需求的因素有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对外出口。在过去的一年屮,屮国的出口保持了高速增长,

4、比1996年增长20.9%,成为推动屮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据估计,全年新增GDP近6000亿元,净出口增加额28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20亿元,和当于新增GDP的38.9%。和对于吒盛的出口需求,国内需求略显不足。政府支出1—11月增长16.4%,虽比收入增长慢了6$个百分点,但增速相对较高。在消费需求中,零售商品实际需求的增长并不算低,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6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考虑到零售价格上涨率从1月份的3.3%降至12月份的・1.2%,其名义增长率微弱下降,实际增长率(10.2%)相对稳定。消费需求增长较慢的因素是住房需求和非商品需求

5、或服务需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5300亿元,增长10」%,扌II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低于工业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基本持平,显示出投资偏紧。第四季度投资增长加速的主要原因是中央对大型基本建设项n的投资增加,而企业的普遍感受是缺乏好的投资机会。从供给方面以及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來看,问题就比较复杂。从理论上來说,任何一个经济中都有一个潜在生产能力或潜在总供给,也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自然增长率。虽然冃前还没有找到一个精确的测定这一自然增长率方法,人们通常用一个较长时期的平均实际增长率近似地加以度量,但在宏观经济分析屮它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概念和工具。潜在总供给一方

6、面依赖于资源和技术条件,另一方面取决于组织制度因素。我们曾经区分了技术生产函数和经济生产函数、技术潜在总供给和经济潜在总供给(樊纲,张曙光,1990)。前者描述了制度给定前提下各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品产出量Z间的技术关系,是指一定时期内物质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所允许的具右效率最优意义的社会总产出;后者则在技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描述了特定社会经济关系与总产出的关系,是指在给定的资源技术条件下,与一个特定的经济体制在时间T上所能达到的最大效率水平相适应的总供给。对于同一个国家的一定时点來说,资源技术条件是给定的,也就是说,技术潜在总供给是不变的,不同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所

7、能影响的只是经济效率和经济潜在总供给的水平及其与技术潜在总供给的关系。与市场制度和比,计划经济由于劳动努力程度、资木有效利用程度和技术创新程度不足,效率损失较犬,因而,经济潜在总供给的水平较低,其与技术潜在总供给之间的差距较大。可见,制度的优劣并不表现在经济潜在总供给绝对水平的高低上,而是集屮反映在其与技术潜在总供给的差距上。改革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改革前后,特别是改革屮期以前和以后,无论是资源技术条件,还是组织制度因素都自了很大的变化,潜在总供给的水平以及经济潜在总供给和技术潜在总供给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改革前,中国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资本

8、积累有限,技术水平很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