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道丘不与易也

天有道丘不与易也

ID:46257486

大小:1.95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9-11-22

天有道丘不与易也_第1页
天有道丘不与易也_第2页
天有道丘不与易也_第3页
天有道丘不与易也_第4页
天有道丘不与易也_第5页
资源描述:

《天有道丘不与易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先秦诸子散文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可以说,先秦诸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先秦诸子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身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先秦诸子概说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能文能武,博学多才的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先秦诸子包括儒、道、法、墨、名、阴阳等。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宗法制动摇,兼并战

2、争频仍、政治风云多变。正是在这种情势之下,士阶层空前活跃.有的聚徒讲学、有的游说各国。诸侯卿相争相养士,以招揽人才,壮大目己的势力,而贤能之士也借机献计献策,陈述己见。如战国中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中各派学者荟萃,竟达上千人,他们论学议政,著书立说,盛况空前。战国时期,各诸侯除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自己的实力外,为逐鹿中原,十分需要借重知识分子,因而“养士”之风盛行。这对“百家争鸣”起了促进作用。战国诸侯对“士”往往采取宽容的政策,允许学术自由。他们虽然有所偏重和选择,但对各家的学术兼容并蓄。这是因为战国诸侯为了巩固其政权,

3、要从多方面去总结政治得失,摸索统治经验,因此对各家各派“兼而礼之”。由于战国诸侯对“士”的宽容政策,允许其“合者留,不合者去”,从而促进了各国的人才流动。这也为“百家争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学术自由的环境中,培养了冲破旧传统思想的束缚、敢于探求的精神,从而大大促进了学术的发展。因此,各家各派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各种观点纷然并存,直接交锋。在“百家争鸣”过程中,有儒、墨之争,儒、法之争,儒、道之争,等等,就是在一家之中,内部也有不同派别的争论。诸子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提出救世的主张。正如《淮南子·要略》说,诸子之学皆出于救时之弊

4、。这样就形成了各家各派的特色。先秦诸子思想流派和代表儒家(孔丘、孟轲、荀子)、法家(韩非、李斯、管仲、商鞅)、道家(老子、庄周)、墨家(墨翟)、杂家(吕不韦)、名家(惠施)、兵家(孙武、孙膑)、农家(许行)、纵横家(苏秦、张仪)、阴阳家(邹衍)。儒家是由孔子开创。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儒家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5、?),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克己复礼),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确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影响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制度。儒家儒家孟子(前372~前289年),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学者。思想要点:一、张扬性善说(人都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二、宣扬民本思想。三、提倡仁政。儒家荀子(前313~前230年),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他提出了人能依据礼义征服自然的思想。认为人的是邪恶的——性恶论,所以弘扬“克己复礼”的思想。并试图把伦理道德规范落实到法制当中。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初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

6、为显学。墨子(前468~前376年),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他是一位出身于小生产的手工业者阶层的思想家。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非攻”“尚贤”“明鬼”等。墨家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李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国人,曾做过周守藏室官员。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宇宙中的终极存在,是一种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形成了对立统一的辨证宇宙观,认为万事万物的形成发展不受超自然的意志支配。提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社会观。提出“为而不有”“至公无私”“致虚守静”“柔弱胜刚强”人生观。道家道家

7、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另一位巨擘,大约和孟子同时或稍后。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随顺造化。这种思想是基于对社会人生的同情和关怀。感慨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战国末期唯物主义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的礼治,受到秦王政(即秦始皇)的重视。认为“法治、术治、势治”都是帝王之具

8、。但他主张的极权政治、高压政策、残酷的刑罚等等,主要是针对劳动人民的,这又是违反人民的利益的。法家先秦诸子都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这一时期就流派风格之多、哲思之深、影响之远、原创作之强而言,是空前的,也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