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竹楼为代表的傣族民居建筑及其启示

浅谈以竹楼为代表的傣族民居建筑及其启示

ID:46258023

大小:252.3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2

浅谈以竹楼为代表的傣族民居建筑及其启示_第1页
浅谈以竹楼为代表的傣族民居建筑及其启示_第2页
浅谈以竹楼为代表的傣族民居建筑及其启示_第3页
浅谈以竹楼为代表的傣族民居建筑及其启示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以竹楼为代表的傣族民居建筑及其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傣族竹楼的原生态文化及其保护性演进孟娴丨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一、概述建筑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从穴居野外,构木为巢,发展到近代的高楼大厦,都是不同时代人类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果。干栏式结构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一种结构形式,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氏江流域以南以及东南亚等地,而傣族“竹楼”是干栏式建筑的典型代表。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这里常年无雪,雨虽充沛,年平均温度2rc,没冇四季的区分。整个地区地形高差变化较大,冇山地、高原和平原,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坝地区。该地区盛产竹材,许多T栏式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二、傣族竹楼的建筑特征傣族竹楼己有

2、1400多年的历史,《新唐书•南平僚传》说:“其地多瘴疣,山有毒草及沙虱蝮蛇,人楼居,梯而上,名为干栏”。《西南风土记》说:“所居皆竹楼,人处楼上,畜产居下,苫盖皆勞茨。”傣族民居分为干栏式建筑、地而建筑、土寧房三种。“干栏式”建筑主要为防潮而建,长脊短檐式的屋顶以及髙出地而的底架,都是为适应多雨地区的需要,可以说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民居。具体说來,傣族竹楼有以下儿方而特征:(一)干栏式的建筑结构干栏式建筑(如图1、图2)俗称高脚房屋,又称“干栏”、“干阑”、“高栏”、“阁阑”、“栅居”等,其主要特征是分上下两层,底部用木柱、竹柱架空,木

3、桩间形成的空间用竹篱笆分成若干小间;上层与地面距离约5公尺左右,室内铺设竹板,极富弹性。房前冇定鳩和晒台,房内用竹篱笆隔出堂房和卧室,墙壁也用竹篱笆或竹席编织,便于通风散热。楼室门外有一走廊,一侧搭着登楼木梯供人上下,一侧搭着露天阳台。图1图2(二)合理的功能划分首先,在整个建筑空间的立体功能分区上,傣族竹楼的区域划分十分科学介理。由于地处湿热多雨的亚热带地区,每座傣族竹楼都设计为一楼一底,上层住人,下层是悬空的,八而来风从脚下吹过,使住房最大限度地保持干爽透气,不仅可以防潮,还可免除野兽侵扰,即使到雨季洪泛期也能安尿如常。下层空间的功能也很实用,分

4、隔成若T的小间,既可用作畜圈、米房,也可堆放朵物。其次,是楼室内部的布局,一•般中间设有一道隔墙,将楼宗分为内外两间(也有三至四间者)。外间称为“那晃”(堂屋),一侧设有火塘,是生火做饭、取暖和接待来客之地,有如现代住房的客厅;内间称为“黄暖”,是全家老小的卧宗。卧宗内仅铺厚垫,不用床架,床与床之间略有距离,以黑布帐子相隔。“黄暖”一般不允许外人进入。外室冇窗不大,风能从竹壁隙中透入,即使在夏天也I•分凉爽惬意。第三,傣家竹楼均独立成院,并以整齐美观的竹栅作为院墙。庭院以内栽花种果,绿树成荫,一幢竹楼如同一座园林。竹楼周围种植瓜果林木或开挖鱼塘,既可

5、蔽阳遮前,乂是一道天然“围墙”,起到阻止牲畜闯入的作用,并使庭院与建筑、庭院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三)经济实用的収材西双版纳是冇名的竹乡,大龙竹、金竹、风尾竹、毛竹等都是筑楼的天然材料。整个竹楼以大青竹为主要修建材料,柱、梁和屋架结构用粗竹,围墙用竹片编织,剖开的竹子压平做楼板,门、窗也用竹子制作,屋顶盖茅草或葵叶草排,也有将竹一剖两半做瓦盖顶,用竹绳(竹複)拴扎。这样就地取材既节约了成本,乂便于房屋以后的修葺、拆装。(四)丰富的寓意傣族称自己的居宗为“很”。“很”是“晃很”的简称;而“晃很”一•词乂是“烘亨”的谐音。“烘亨”意为“凤凰展翅”,竹楼亦

6、即“凤凰展翅楼”。其屋顶如展翅的凤凰一样轻盈多姿,易于排水,屋檐低且出挑远,能很好地起到遮阳避雨的作用。竹楼的顶梁大柱是竹楼里最神圣的柱子,它是保佑竹楼免于灾祸的象征,不能随意倚靠和堆放东西,人们在修新楼吋常常会弄来树叶垫在柱子下而,据说这样做会更加坚固。竹楼里的其他柱子还有性别之分,中间较粗大的柱了代表男性,侧面的矮柱了代表着女性。还冇“狗柱”、“龙梯”、“白鹭膀柱”、“狗脊梁”、“象舌头”、“猫下巴”之类的叫法,一直延用至今,牛:动地说明了人与自然界友好相处、唇齿相依的关系。三、傣族竹楼的发展与保护从古至今,在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曲折的小径联系着一

7、幢幢形式独异的竹楼,隐现在翠竹蕉林Z中,构成了一幅幅使人陶醉的景象。随着经济的发展,西双版纳传统的T栏式建筑风格受到冲击,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各种“洋楼”流行起来,逐渐冇取代传统竹楼Z势。一些冇识Z士对此展开调査研究,设计新型傣族民居。(图3)图3傣族新民居的设计和建筑,保留了传统竹楼“干栏式”、“屋顶歇山式”的风格特点,楼下架空存物,楼上分间住人。屋顶结构仍按四而斜坡,坡陡脊短,屋脊轮廓多样灵活。傣族新民居增加了多项居住功能,捉高了居住质量。楼层高度山传统的2.2米增高到3米。楼下增设储藏宗,楼上增设卫生间,加大宗内窗洞的而积,布局和分隔更

8、舒适更文明,功能更趋于现代化。我认为,想要做到对傣族竹楼真正的开发和保护,还需要付出诸多的努力和行动。(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