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机多天线技术在镇江北固山北侧斜坡监测中的应用

GPS-机多天线技术在镇江北固山北侧斜坡监测中的应用

ID:46263809

大小:186.8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GPS-机多天线技术在镇江北固山北侧斜坡监测中的应用_第1页
GPS-机多天线技术在镇江北固山北侧斜坡监测中的应用_第2页
GPS-机多天线技术在镇江北固山北侧斜坡监测中的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GPS-机多天线技术在镇江北固山北侧斜坡监测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Ol22O12第7卷第4期技术应用Vo1.7NO.4GPS一机多天线技术在镇江北固山北侧斜坡监测中的应用梁宪军(镇江国土局地质矿产研究所,江苏镇江201000)摘要:本文介绍了GPs一机多天线技术无人值守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应用,解决了在滑坡监测中GPS形变监测成本高、自动化程度差的难题。关键词:单频;GPS;自动监测系统;边坡监测中图分类号:P6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03(2012)04-0046-031工程简介模块完成GPS原始观测数据接收、传输及入库,完成监控中心指令数据的传输以及对接收机的远程控制;数据管镇江北

2、固山北侧斜坡监测区域位于北固景区祭江亭理模块完成原始数据、历史数据、属性数据及其他数据的北坡段,其周围建筑物出现开裂,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建库管理;数据精密解算模块是一种不同于RTK算法的视。其斜坡上部最宽处60m,下部最宽80m。斜坡为土质,专利算法,根据GPS接收机原始观测数据,对监控区域误最高处海拔高度为58.5m,最低处海拔7.02m,落差平均在差改正模型建模,通过专利算法获得监测点毫米计的高30~50m。其地形坡度约50~56度,山势陡峻。山体岩石精度三维坐标;数据分析与WEB发布模块对监测点实时为火山角砾岩,岩质坚实。三维坐标进行各种

3、时程分析(三个方向上的位移时程曲GPS一机多天线技术广泛用于国内滑坡变形监测,线、速度时程曲线、加速度时程曲线、断面曲线等),对斜该系统具有全天候、实时、自动化监测等优点,其抗干坡的稳定状态进行评估和预报警。其分析结果可以实现扰能力强、数据处理及时,能够快速反映滑坡空间三维网络发布。GPSensor软件通过网络或串口(RS232,或者变形。CAN总线)获得GPS的原始数据(载波相位和伪距),进行差分处理和滤波,并根据系统设置,实现图形显示、记2GPS一机多天线技术的基本原理录、报警、输出、分析(原理如图1所示)。GPS一机多天线监测系统采用一个

4、GPS接收机控制3设备的选型多个接收天线,以天线代替GPS接收机进行目标空间定位,可降低监测成本。(1)国产GPS仪器的性能和可靠性可以满足现场需采用无线网桥的无线传输设备,使用太阳能电池系要,因此,本项设计采用国内技术领先一机多天线监测方统供电,配备足够的蓄电池容量,不仅防雷效果优越,而法。其中需华测X60型4台接收机,华测X300型13台。布且简便,避免了因为断电暂时不能工作的情况。置l1个监测点,2个基准点。1台华测X60型接收机采用一华测GPS位移自动化监测系统软件包括数据采集、机控制3~4台接收天线的布置方式。静态精度要求水平:管理和

5、精密解算、数据分析与WEB发布模块。数据采集3mm+0.5ppmRMS,垂直:5mm+lppmRMS。201220l2Vo1.7No.4梁宪军:GPs一机多天线技术在镇江北固山北侧斜坡监测中的应用第7卷第4期(2)oPS无线通信和数据存储并行24通道(TotalStation);GPSL1/L2C/A码,L1/L2全波位跟踪信号;利用1个USB和1个外置电源端口、24-内置电池端口、1个串口。数据记录:接收机内存32MB通讯功能:支持TCP/IP协议数据输入、输出:RTCMSC104一一舌2.20:NMEA01832.201PPS输出14个,支

6、持BINEX*n载波平滑。(3)太阳能电池组件图一1GPS一机多天线监测一系统原理示意图SYST组件是由高转换效率的单片太阳电池、EVA胶膜、钢化玻璃和TPT背膜组成。具有很高的抗风、抗紫外老化太阳电池组件。该项目设计需两块17w太阳能电池组,设备功率总和为22W,电池板需156W,蓄电瓶585AH。4监测点布设与数据分析基准点以北固山西侧和西南侧的国家BS7三等三角点*IE级GPS点为控制依据。监测网点因周围地形狭窄,初步选在距山底下江边的路基上外围布设BG1、BG2等7个坡底GPS监测点。另在北固山祭江亭东边的行人道斜坡上布设4个坡顶GPS

7、监测点。整图2基准监测点控制点布设图个监测网见图2。本系统~12010年5月运行以来,通过监测点的数据统计分析:(1)由于BG8、BG9、BG10及BG11监BG9累计位移量时间(年月日)^善栅±獬图3BG9观测数据位移图2O1220l2第7卷第4期技术应用Vo1.7NO.4测点位移量大体相同,至2011年12月23日,平面累计位移达参考文献13.3mm,累计沉降量为一9.3mm(负号表示下沉)。最大处BG9累计位移量在16.5mm。观测水平位移量_+8mm,垂直[1]李征航.GPS定位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全球定位移量一19.6mm(

8、见下图3)。位系统,2001,26(2):18~25.(2)2010年7、8、9)1雨水较多显示其位移下降趋势,[2]王利,张勤,赵超英等.GPS一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