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三农”理论对中国实践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三农”理论对中国实践的指导意义

ID:46267910

大小:6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2

马克思的“三农”理论对中国实践的指导意义_第1页
马克思的“三农”理论对中国实践的指导意义_第2页
马克思的“三农”理论对中国实践的指导意义_第3页
马克思的“三农”理论对中国实践的指导意义_第4页
马克思的“三农”理论对中国实践的指导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的“三农”理论对中国实践的指导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马克思的“三农”理论对中国实践的指导意义摘要:本文借鉴马克思的“三农”理论,主要从农业的基础地位、农村的组织建设、城乡融合和土地的国有化四个方面对中国的“三农”问题的实践进行分析。我国的“三农”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农”现代化发展道路,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实践“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历來受到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视。中国是农业大国,随看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三

2、农”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以及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从建国道改革开放,尤其是在我党召开十八大以后,“三农”问题更是从战略高度被摆到了突出的位置。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才能够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屮国化,并在实践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因此,马克思的“三农”理论为我国“三农”的现代化提供了历史借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一、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3、,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农业劳动(这里包括单纯釆集、狩猎、捕鱼、畜牧等劳动)的这种自然生产率,是一切剩余劳动的基本,因为一切劳动首先而且最初是以占有和生产食物为目的的。”[1]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农民的贫I木I、小农经济的发展难题、工业化与农业、农业与基木积累以及城市化与农民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马克思都给予了长期的关注可研究,他认为重农学派提出的农业的发展史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独立存在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农村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

4、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2]中国建国64年以来,已经形成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五位国家最高国家领导人,以他们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张在发展中创新推进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时至今日,“三农”现状依然令人担忧,农业的基础力量仍然薄弱。在我国,农业的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生产技术和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受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的影响,在中国的广大山区农村,不仅受着地理环境的限制,另外交通和信息的闭塞令他们仍旧处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状态。随着全球现代化水平和开放水平的

5、整体提高,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已不能仅停留在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上,更多的是农业或者农业的某些领域应该进入高度发展或高度竞争的阶段,这不仅应该表现在生产技术的革新、生产效率的提高智商,更重要的是在国家惊醒战略统筹时,农业的发展能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这才是农业基础地位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应起的作用o二、增加村民自治的多样性来加强农村组织化建设小农经济是一种小生产经济,无论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还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都是i种落后的经济形式,因此,如何改造屮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引导广人农民走共同富裕的社会

6、主义道路,也是一项十分重耍的任务。马克思指出“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我们绝不会用暴力去剥夺小农,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和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成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但不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当然,到那时候,我们将冇足够的手段,使小农懂得他们本来现在就应该明了的好处”。[3]我们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在对小宁经济进行改造时,马克思坚持的原则是自愿、典型示范、社会援助和保障农民经济利益。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践已走过了30年的丿力史,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整个国家

7、制度变迁的年代,村民自治无论是从实践,还是理论上都为农村30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现在,农业发展的日标应该是追求市场份额收益和定价权收益,这便要求我国在制定有关农业的政策时,不仅是注重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品牌密集,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组织密集和政府产业政策导向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好处。而马克思对农村合作社提出的一些要求,也正是对我国农村的组织化建设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国具有十分特殊的国情,中国广大的农村与城市是两个不同的社会,这主要表现在城市是由国家建设和治理的,而农村过

8、去是、现在依然是靠农民自主自导建设和治理的,这便要求在对农村的自治组织进行建设时,应该将“经济发展、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三位一体”功能赋予这个组织。[3]然而仅在村民自治组织这个层面上,或仅仅依靠农民自身自行管理已经不能够满足时代的发展。因此,应当寻求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增加村民自治的多样性对农村的建设进行统筹,例如:在农民自愿、政府支持、宪法允许的范围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