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作业指导书

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作业指导书

ID:46268018

大小:9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2

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作业指导书_第1页
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作业指导书_第2页
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作业指导书_第3页
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作业指导书_第4页
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作业指导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作业指导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作业指导书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颜色范阖在LM82,-2.5WaW5,-5WbW15内的未增塑聚氯乙烯型材。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1633-2000GB/T2828.1-2003GB/T9341-2000GB/T13525-1992GB/T16422.2-1999IS0179:20003要求5.1材料性能型材材料的性能应满足要求。5.2外观型材可视面的颜色应均匀,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明显凹凸,无杂质。型材端部应清洁、无毛刺。型材允许有出工艺引起不明显的收缩痕。5.3尺寸和偏

2、差5.3.1外形尺寸和极限偏差型材外形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外形尺寸和极限偏差单位为毫米外形尺寸极限偏差厚度(D)W80±0.3>80±0.5宽度(W)±0.55.3.2主型材的壁厚主型材的壁厚应符合表5规定表5主型材的壁厚单位为毫米类型名称A类B类C类可视面N2.822.5不规定非可视面22.5±2.0不规定5.4型材的直线偏差长度为lm的主型材直线偏差应Wlmm。长度为lm的纱扇直线偏差应W2rmn。5.5主型材的质量主型材每米长度的质量应小于每米长度标称质量的95%。5.6加热后尺寸变化率。主型

3、材两个相对最大可视面的加热后尺寸变化率为±2.0%;侮个试样两可视面的加热后尺寸变化率Z差应WO.4%o辅型材的加热尺寸变化率为±3.0%05.7主型材的落锤冲击在可视面上破裂的试样数W1个。对于共挤的型材,共挤层不能岀现分离。5.8150°C加热斤状态试样应无气泡、裂痕、麻点。对于共挤型材,共挤层不能出现分离。5.9老化5.9.1老化后冲击强度保留率老化后冲击强度保留率$60%。5.9.2颜色变化老化前后试样的颜色变化用△£、表示,AEWS,Ab^3o5.10主型材的可焊接性焊角的平均应力235MPa,试样的

4、最小应力^30MPao6试验方法6.1状态调节和试验环境在(23±2)°C的环境下进行状态调节,用于检测外观、尺寸的试样,调节时间不少于lh,其他检测项忖调节时间不少于24h,并在此条件下进行试验。6.2外观在自然光或一个等效的人T光源下进行冃测,冃测距离0.5mo6.3尺寸和偏差测量外形尺寸和壁厚,用精度至少为0.05mm的游标卡尺测量,外形尺寸和壁厚齐测量三点。壁厚取最小值。6.4直线偏丼5.4.1试样制备从三根型材上各截取长度为(100010omm的试样一个。6.4.2试验步骤把试样的凹面放在三级以上的标

5、准平台上。用精度至少为0.1mm的塞尺测量型材和平台之间的最大间隙,然后再测屋与第一次测量相乖直的面,取三个试样中的最大值。5.5主型材质量5.5.1试样制备从三根型材上各截取长度为200mm〜300nini的试样一个。6.5.2试验步骤型材的质量用精度不低于lg的犬平称量,型材的长度用精度至少为0.5mm的量具测量,取三个试样的平均值。6.6加热后尺寸变化率6.6.1试样制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从三根型材上各截取长度为(250±5)mm的试样一个,在试样规定的可视面上划两条间距为200mm的标线,标线应与纵向轴

6、线垂直,每一标线与试样一端的距离约为25mm。并在标线中部标出与标线垂直并和交的测量线,主型材在两个相对最大可视而各做一对标线,辅型材只在一而做标线。6.6.2试验设备电热鼓风箱,分度值为1°C的温度计。6.6.3试验步骤用精度为0.05mm的量具测量两交点的距离L,精确至0.1mm,将非可视而放于(100±2)°C的电热鼓风箱撒有滑石粉的玻璃板上,放置6O+3omin,连同玻璃板収出,冷却至室温,测量两交点间的距离Li,精确至0.lmnu6.6.4结果和表示加热后尺寸变化率按公式(1)计算:R=L0-/L.X

7、100式中:R——加热后尺寸变化率,%;Lo——加热前两交点间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J——加热后两交点间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对于主型材,要计算每一可视面的加热后尺寸变化率R,取三个试样的平均值;并计算每个试样两个和对可视面的加热后尺寸变化率的差值AR,取三个试样中的最人值。6.7主型材的落锤冲击6.7.1原理以规定高度和规定质量的落锤冲击试样,对试验结呆的评价采用通过法。6.7.2试样制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从三根型材上共截取长度为(300土5)mm的试样10个。6.7.3试验设备落锤冲击试验机。落

8、锤质量(1000±5)g,锤头半径(25±0.5)mmo6.7.4试验条件将试样在-10%°C条件下放置lh后,开始测试。在标准环境(23±2)°C下,试验应在10s内完成。6.7.5试验步骤将试样的可视面上放在支撑物上,使落锤冲击在试样可视面的中心位置上,上下可视面各冲击一次。落锤高度I类为1000+1°omm,II类为15OO+loomm,观察并记录型材可视面破裂、分离的试样个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