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匹配的视角分析区域创新能力提高

从匹配的视角分析区域创新能力提高

ID:46272841

大小:275.0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从匹配的视角分析区域创新能力提高_第1页
从匹配的视角分析区域创新能力提高_第2页
从匹配的视角分析区域创新能力提高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匹配的视角分析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09年第8期ScienceandTec科hn技olo管gy理M研an究agementReseamh2009No.8文章编号:1000—7695(2009)08—0003—03从匹配的视角分析区域创新能力提高高新才,童长凤(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从区域创新资源投入与区域利用资源能力相匹配的视角研究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路径。利用我国200l一2006年各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通过计量方:去分析了包括政府干预在内的不同创新资源投入对不同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得出相对发达区域利用创新资源投入的能力较高的结论。在实证研究结论基础上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2、关键词:区域;创新能力;匹配;专利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力区域;以人均GDP57000元为界,同样将31个区域分为前1引言l5个区域和后l6个区域,前者称为相对发达区域,后者称今天,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焦点。无论是宏观层为相对后进区域。我们能够看到,位列高创新能力区域的15面的国家,中观层面的区域,还是微观层面的企业,学者们个中,只有河南、湖南、四川三省未排在相对发达区域的序都涉足其中,并企图找出快速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的灵丹妙列中,由此可见两者的高度一致。同时可以看到,区域之间药。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网络、内生增长理论以的差距极其明显,6年专利申请受

3、理量最高的为广东,达320及竞争优势等相关文献的研究带给了我们许多启示。441项,而最低的为西藏,只有区区315项,前者是后者的但是,无论是国家层面,区域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1000多倍。差距之大令人咂舌!呈现出了技术创新能力参差不齐的特征。从区域角度看,即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可由众多因素解释,其中,创使是地处同一国家,不同区域也表现出了不同的技术创新能新资源的投入至关重要。在这里,我们从传统的角度,对力。就中国而言,区域发展差距已成为一个“顽疾”,而这R&D经费和R&D人员两种资源进行分析。同理,对2oo1—种差距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技术创新能力上的差异。许多学2006

4、年进行累加排序以发现上述特征:创新资源投入较少的者已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相距甚大的现实,区域也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区域。在创新资源投入上,也提出了一些政策上的建议JIj。但是,他们的观点更区域之间的差距依然明显,以R&D经费为例,6年加总额最多地局限于增加技术资源的投入,培养人才,构建区域创新高的为北京,达1779.38亿元,最低的依然是西藏,仅为网络等。2.19亿元,前者是后者的800多倍。我们希望走出这些研究的窠臼,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3匹配的提出及实证检验中国的区域技术创新政策。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的现状,发现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地

5、区恰恰上述对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现状的分析结论并不是什么新也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接着,针对一些流行观点,发现,许多研究者都对此做过分析。如果从投入决定产出的提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应与创新资源相匹配,并对其进行了角度看,上述分析的结论很容易给我们这样一个错觉,那就实证检验。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是,应该增加对相对后进区域的创新资源投入。真的应该如此吗?毫无疑问,增加对相对后进区域的投入,肯定会带来2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现状分析相应的产出,也就是说,这些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落后的面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存在巨大差异的现实已经为大家貌将会得到改善。但我们认为,从中国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提

6、所观察到,并且被广泛讨论。与别的研究一样,我们首先将高的全局看,这种政策倾向并不十分恰当。经济学理论告诉分析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的现状。我们,资源是有限的,应该尽量地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创用专利申请量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在文献中是新资源同样如此。一种惯常的做法J,在Guan(2005)的文章中对此作了较为到底该如何分配有限的创新资源呢?我们认为,应该从详尽的解释。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用专利申请量作为这个角度考虑:那就是使有限的创新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替代指标(注:本文中的实证检验模型由于发展历史、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政府政策、也是将专利申请受

7、理量作为创新产出指标)。将2001—20(I6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不同区域利用创新资源的能力年累计6年间的专利申请受理量进行加总排序,并与6年间有较大区别。因此,我们将从匹配的视角来研究这个问题。的人均GDP加总量进行对比。我们认为,要使有限的创新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那么,必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的区域也须使创新资源投入与不同区域利用这些资源的能力相匹配。恰恰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以专利申请受理量300()o一般而言,我们所称的创新资源主要指研发人员和研发项为界,可将我国31个区域分为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