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陆缘晚中生代造山及其地质意义

华南陆缘晚中生代造山及其地质意义

ID:46283825

大小:2.99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1-22

华南陆缘晚中生代造山及其地质意义_第1页
华南陆缘晚中生代造山及其地质意义_第2页
华南陆缘晚中生代造山及其地质意义_第3页
华南陆缘晚中生代造山及其地质意义_第4页
华南陆缘晚中生代造山及其地质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华南陆缘晚中生代造山及其地质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40卷第1期中国地质Vo1.40.No.12013年2月GEoLo(INCHINAFeb.,2013华南陆缘晚中生代造山及其地质意义崔建军1张岳桥1董树文1江博明2徐先兵3马立成1李建华1苏金宝李勇1(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2.台湾大学地球科学系,台北10699;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提要:长乐一南澳带位于华南大陆的东南缘,是揭示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相互作用和华南陆缘地质演化的一条关键性构造带。该构造带的T一T含煤地层不整合下伏

2、于下白垩统南园组之下,或以角闪岩相包体形式赋存于晚侏罗一早白垩世片麻状花岗岩体内。这些具有透入性混合岩化特征的副变质岩包体(T,一1)与围岩(片麻状花岗岩)发生过同变形。并且被未变形的自垩纪岩体/脉侵入。这些晚三叠一早侏罗世地层的变质和变形具有朝陆内(NW)方向减弱的特征。下白垩统南园组普遍发生褶皱和绿片岩相变质。并且被未变质的上白垩统石帽山群不整合覆盖。长乐一南澳带的主要岩石单元与构造特征表明华南陆缘在晚中生代经历过两期挤压(造山)。在第一期挤压(造山)过程中,T一T陆相地层发生褶皱和变质。随

3、后,这些经历了变形和变质的T一T沉积地层与中一上地壳的其他岩石在早白垩世早期发生构造折返,其间伴随着大规模同构造岩浆作用(147—135Ma)和区域性混合岩化。在第二期挤压过程中,早白垩世南园组发生褶皱和变质。华南陆缘110"-100Ma的岩浆杂岩、100"-'90Ma的A型花岗岩和90"80Ma的双峰式火成岩可能分别与这次挤压事件及其后的地壳伸展、减薄过程有关。因此,华南晚中生代两大岩浆旋回(165~120Ma和110"'80Ma)可能受控于同期的两大构造旋回(165~120Ma和115~80

4、Ma)。每个构造旋回包括一个地壳受挤压增厚过程和一个随后发生的地壳伸展减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华南沿海地区的晚中生代构造一岩浆作用与陆内同期构造一岩浆作用似乎具有可比性关键词:长乐一南澳构造带;平潭一东山杂岩带;福清一云霄变质带;晚中生代;陆缘造山中图分类号:P54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657(2013)Ol~0086—20造形成于晚中生代,是揭示侏罗一白垩纪古太平洋1引言板块与欧亚大陆相互作用及华南陆缘地质演化的关长乐一南澳带是沿华南陆缘分布的一条NE—键地区,因而备受地

5、质学家的关注。然而,由于后期SW走向的构造带(图1)。它长逾400km,宽40~60构造的叠加与改造.长乐一南澳带的很大一部分已km.东南方向与台湾海峡相邻,西北方向与华南大经沉人海底.所以目前对这条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陆相连接[1]这条陆缘构造带朝NE方向延伸可能经陆缘构造带的延伸、构造框架及其晚中生代构造属过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并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锡性等还有不同认识.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和演化模霍特造山带相连.共同构成一条长达5000余千米式[1,14-31]。如:中生代地槽褶皱带,非地槽褶皱造

6、山环的陆缘构造带[2-13]作为这条规模宏伟的陆缘构造带境背景上的断块造山动力变质带,陆缘造山带。外来的一部分。长乐一南澳带的大多数(>85%)岩石与构地体拼贴、缝合带、构造混杂岩带和大型陆缘韧性剪收稿日期:2012—11—08;改回日期:2013一O1—21基金项目:国家科技专项(SinoProbe-08—1)资助。作者简介:崔建军,男,1973年生,博士后,主要从事岩石与大地构造研究;E-mail:cagscjj@126.com。通讯作者:张岳桥,男,196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构造

7、地质、新构造和盆地分析研究;E—mail:zhangyueqiao@tom.com。第40卷第1期崔建军等:华南陆缘晚中生代造山及其地质意义89积一般小于1km2。据野外观察。这些中一基性岩脉数矿物发生了重结晶。在一些具有高度混合岩化特可能是多期热事件的产物早期的中一基性岩具有征的变质岩中.隐约可见一些早期构造的“残余”(图明显的变形特征.常常以包体的形式赋存于白垩纪2一D)。锆石u—Pb定年和阴极发光图像显示。这些中一酸性岩体中。其中有一期中一基性岩脉侵入到下具有残余构造(‘‘鬼影构造”)的变

8、质岩中包含典型的白垩统南园组中,并且与围岩发生同褶皱变形I11晚岩浆锆石.而且发育明显的核一边结构。其中.核部期侵位的中一基性岩脉不仅切过了未变形花岗岩.年龄为(160_+5)Ma.边部年龄为(140+5)Ma(表1)。而且自身也没有变形由于1件副片麻岩样品(PD02—2)中包含早侏罗岩平潭一东山带是华南陆缘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浆锆石(表1),所以.平潭一东山带的副片麻岩的原分。它总体呈NE450_+5~方向的条带状断续出露于岩至少有一部分是上三叠统一下侏罗统(相当于大福建平潭与广东南澳岛之间其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