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大学生考研现象分析

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大学生考研现象分析

ID:46296256

大小:260.8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大学生考研现象分析_第1页
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大学生考研现象分析_第2页
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大学生考研现象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大学生考研现象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大学生考研现象分析徐鑫磊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摘要:本文利用背景关联理论、心理账户理论、前景理论、种理性行为。除了个体理性之外,考研趋势的形成也导致了社锚定理论与拖延理论,对大学生考研行为进行行为经济学视角会理性选择的出现。的分析与诠释,认为大学生由于认知偏差与过度的心理预期效而对于如何解决当下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黄敬宝应而产生对考研的需求。而为了解决该问题,高校与社会应该着(2007)认为,应该通过控制高等教育的扩招速度,调整高等手于失业保险、就业指导与舆论宣传等方面。教育的层次结构的方

2、式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路瑞峰(2008)关键词:行为经济学大学生考研则认为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职业规划来合理引导与指引大学生未来的道路。如果有良好的职业生涯规一、引言划,则大学生的行为将更趋于理性。据资料显示,全国报名参~2OlO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而张宝英(2010)则基于行为经济学对大学毕业生的考生达~]14o万人,~L2009年增加了13%。而据教育部网站显示,研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有限理性是考研抉择的重要约束条2010年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应届招生数为30.9N人与2.3万人,件,而非理性心理因素是考研

3、决策的关键桎梏。共计33.2万人,占报考人数的23.71%。而在同期,2010年高考的全国平均录取率为68.65%。相比之下,考研的录取率仅有三、考研现象的行为经济学分析高考的近三分之一。行为经济学是基于心理学与社会学的新兴经济学分支,由于近年来研究生扩招现象明显,且存在高校培养体制其学科的出现对传统经济学理论产生了挑战。由于基于人的行等~系列因素,因此有人认为“硕士与学士没有完全体现出层为研究,因此,行为经济学较其他经济学分支具有更强的实用次上的差异性”,因而导致了高学位与低收入并行的状况。性与较少的抽象性理论。对于大

4、学生考研热现象,行为经济而在传统经济学中,人是理性的”,是可以对自己的行学可以用背景关联理论、心理账户理论、前景理论、锚定理论为做出理性分析的。大学生对考研的大量人力与物力的投入,与拖延理论对该现象进行解读。是基于对更高回报的基础上的。但是,研究生就业问题早已凸第一,大学生由于其背景信息的影响产生了对更高学历显,较高的薪酬回报难以实现,而“考研热”依旧没有降温,因的选择性偏好。背景关联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与自身的此,人的行为不完全符合传统经济学假定。行为背景有很大的相关性。从心理动机来说,大学生通过高行为经济学是“以

5、人类行为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的经济学考选拔进行大学学习这一行为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与更多理论”,它研究的是在非理性情况下人的选择问题。因此,本文的技能,从而提升自身的价值。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在成长的将应用行为经济学对大学生考研现象进行解读。历程中,大部分家长与老师都一直在强调进入大学学习与自身成就和发展的相关性。因此,教育与成就的单调递增关联一二、文献综述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学生,这就构成了中国学生的背景信息。在对就业与考研的选择问题上,徐体高、胡效亚(2006)即:通过对考研与就业的利弊关系分析,认为考研无法完全规避就业压力

6、,而且在务实精神的日益盛行下,学历在就业中的砝成就码不容乐观。而在考研成因的问题上,李冰仙(2007)通过对2006年硕士研究生的调查分析发现,“就业难”问题并不是大学生“考研热”的最主要原因,而是由于信息社会来临下精英阶层标准—的上升为大学生考研指引了方向,因此,为了成为上层阶级,大学生选择进一步接受教育。另外的学者则有不同的观点。郑军、阳光(2005)也认为,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生存理性”导致了大学生选择考圈1背景信息影响下的教育程度与成就的关系研,即就业与生存的双重压力导致了“考研热”的状况,是一而在大学文凭日益

7、普及的现状下,由于自身的背景信息影P.130人力资源管理响,大学生会或多或少地偏向于进行进一步的学习,通过考取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升一个人的竞争力,使其可以从事知识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认为这样可以使自身实性的高回报工作。如果大学毕业后仍然为了就业而勉强选择现更好的发展与成就。较低水平的工作,则导致了自己未能达到自身的心理预期,从第二,心理账户理论认为消费与付出有些时候是不可替而无法满足自身的锚定目标。代的,也就是说,人们付出相同的成本,其带来的意义是不相第五,拖延理论也可以解释大学生在对未来偏好时的状同的。

8、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教育的投人可以被认为是对于劳况。拖延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将事情进行拖延完成,因为拖动力提升的投资,其带来的效用远大于一般意义上的投资。延可以产生一种自我欺骗,从而可以暂时性使人获得精神上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是经过了十余年的学习,才使他们能够的愉悦。我们可以通过董志武(2008)的修正标准贴现效用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