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1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ID:46300228

大小:877.0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11-22

第1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_第1页
第1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_第2页
第1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_第3页
第1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_第4页
第1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三、东方文明古国的文化与教育(一)文明古国的基本国情——地理环境古代文明古国都位于河流的两岸埃及:居于东非洲尼罗河流域,尼罗河在其境内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巴比伦和亚述:在亚洲西南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从西北向东南平行地流入波斯湾。古代两河流域地区,大致现在的伊拉克,古希腊称其为“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两河流域北部为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印度:今天的南亚次大陆,除北部尼泊尔等国外,古代统称为印度,主要在印度河和横河流域。由于地壳的变动,当时的地理位置与现在不完全一样了。由于这些国家处于河谷地带,比较封闭,但正是这些河流养育了这里的人民,

2、孕育了人类的最早文明史。古埃及地图2、历史和人种〈1〉埃及:公元前5000年时,埃及人过上了定居的农业生活;公元前3500年左右,建成了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王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实现了埃及全境的统一,形成了奴隶主专制国家;其中,经历了古王国、中王国、下王国三个时期;公元前525年为波斯所灭。埃及居民主要由东非和西亚的不同人种融合而成,语言属于塞姆-汉斯语系。巴比伦和亚述〈2〉巴比伦:在公元前3000年之前,这里便逐渐发展成为奴隶制城邦,到公元前18世纪末,巴比伦王朝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中央集权国家

3、。公元前729年,巴比伦为亚述帝国所灭。〈3〉亚述:公元前7世纪亚述人崛起,建立起世界性的庞大帝国,其疆域和文化远远超出了两河流域的范围。但为时不长,前612年,为迦勒底人所灭。主要人口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游牧的赛姆族在公元前3000年从阿拉伯沙漠进入并定居在巴比伦尼亚地区,称为阿卡德人。巴比伦文明持续了近2000年。〈4〉古印度早在公元前2000之年,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就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化,史称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后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入侵,吸收哈拉巴文化,逐渐向奴隶制过渡。公元前1000年左右,形成最初的奴隶制国家

4、。印度居民按照职业的不同,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祭祀贵族)、刹帝利(军事贵族)、吠舍(小生产者)、首陀罗(奴隶);前两各种姓属于统治阶级,首陀罗实际是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统治者用婆罗门教和武力统治社会。为了反对婆罗门教对种姓制度的支持,公元前六世纪出现了佛教。佛教宣传“众生平等”,但基本继承了婆罗门教的教义。3、文化与科技发展〈1〉文字和文学从古埃及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水平看,比巴比伦文化要高得多。古埃及最早的文字是图形文字(在古王国之前),后有了表形符号、表意符号和标音字母相结合的象形体(前3000年)(即所谓“圣书”)。——草书古埃及的文字

5、古埃及的草书〈1〉文字和文学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最初是苏美尔人创造的象形文字,由于图形文字很难表达复杂而抽象的意思,于是图形文字发展为表意文字,以后又出现了谐音文字,即同声的词往往用同一个符号。两河流域的书写工具是泥板,以削成三角尖头的芦苇杆、小木棒当“笔”,刻压成文字,这种文字形如木楔,故称“楔形文字”。古代,这些地区都有了自己的神话、童话、箴言、世俗和宗教诗歌等。这些文学作品经祭司的篡改,主要用以为奴隶主统治服务。〈2〉科学技术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延续了3000多年,在遥远的古代,埃及人建立了国家,有了相当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他们发明了铜器,并掌握了较高的天文

6、学、几何学、建筑学、医学等知识,建造了巍峨宏伟的神庙和金字塔,并且有了人类最早的学校。它不愧为人类远古文明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2〉科学技术经过长期的生产斗争实践,古代文明古国人民已掌握了较为丰富的科学知识,计算河流涨落的需要,产生了天文学;埃及的历法是人类最早的太阳历,一年分三季,共十二个月,每月三十天。年终加五个宗教节日,共为365天。河流的泛滥需要重测土地,产生了算术学;为预防洪水,建筑堤坝,掌握了几何学和建筑学,为了生存,抵抗病毒的侵扰,产生了医学。古代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学校的作用日益重要。印度在自然科学方面,公元前1000年印度已有相当精确的

7、历法,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5年闰一个月。在数学方面,发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只是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后来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印度学校教育的发展。(二)文明古国的学校教育文明古国学校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宫廷学校和祭司学校神庙学校“文士学校”和“古儒学校”1、宫廷学校和祭司学校〈1〉性质及任务两类学校属于国家上层学校。宫廷学校设在国王所在地的宫廷内,专供王子及高级官吏的子弟就学。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奴隶主国家的高

8、级文武官吏。所以可称为高级官吏的养成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