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必考)主观题答题技巧归纳

现代文阅读(必考)主观题答题技巧归纳

ID:46303113

大小:850.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11-22

现代文阅读(必考)主观题答题技巧归纳_第1页
现代文阅读(必考)主观题答题技巧归纳_第2页
现代文阅读(必考)主观题答题技巧归纳_第3页
现代文阅读(必考)主观题答题技巧归纳_第4页
现代文阅读(必考)主观题答题技巧归纳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必考)主观题答题技巧归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文必考主观题 答题技巧和模式主观题复习重点1.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3.筛选、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4.分析与概括文章的结构思路、要点中心、作者的观点态度【答题的原则】一切回归文本从文本中找答案切忌把个人的观点强加给文本【答题思路】审题干——咬文嚼字地审如果题干中有原文的词语或句子,首先要找出它们在原文的位置。因为答案基本上就在附近。(就近原则)例如:《历史评价能否达成一致》第15题“为什么说历史评价是整个人类社会的一个实践问题?”原文:“因此,从这个以上说,历史能否达成一致,……也是整

2、个人类社会的一个实践问题。”2.结合上下文语境推导答案答案有时不会集中在一处,更多时候要善于通过标记性词语或结构相似的句式来推导答案。例如:《诗词的审美场透析》第15题要求分析审美场的特征。“审美场具有空间性”“这时就形成一个审美场,因为有了这个场就诗意四溢了,它具有弥漫性、扩散性。”“审美场是……,是……,是一种内视形象,具有丰富性和多重意义。”【共同点】审美场具有……3.如果能原文照抄则最方便,但是一般来看,需要考生根据所需变换句式。肯定句、否定句互换各类型问句换成陈述句等等月考卷《国际与本土》第20题,

3、概述应如何解决春节面临的“国际化”和“本土化”问题?原文:(春节)造成返乡和回家的诸多困扰和问题,造成春运压力。现代化所要求的是高度的流动性,是跨越边界的需要和人的高度灵活性,这和传统的归乡感情的关系是复杂的。(本土化)原文:(春节)造成返乡和回家的诸多困扰和问题,造成春运压力。现代化所要求的是高度的流动性,是跨越边界的需要和人的高度灵活性,这和传统的归乡感情的关系是复杂的。(本土化)答案:1.解决返乡和回家的困扰,解决春运压力。2.理解和解决现代化所要求的高度流动性与传统归乡感情的矛盾。4.答题要完整。这一

4、点是绝大多数考生所忽略的。答题分点作答,要写好序号;答题要使用陈述句;注意开头和结尾的完整。【练习】“这种两难”具体指什么?为什么没有一种官学能像岳麓书院那样天长地久呢?汉代的太学,唐代的宏文馆、崇文馆、国子学等等都是官学,但政府对这些官学投注了太多政治功利要求,控制又严,而政府控制一严又必然导致繁琐哲学和形式主义成风,教育多半成了科举制度的附庸,作为一项独立事业的自身品格却失落了。……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文化品格较高的官员企图从根本上另辟蹊径,但他们官职再大也摆脱不了体制性的重重制约,阻挡不了官场和社会对于

5、教育的直接索讨,最终只能徒呼奈何。那么,干脆办一点不受官府严格控制的私学吧,但私学毕竟太琐小、太分散,汇聚不了多少海内名师,招集不了多少天下英材,而离开了这两方面的足够人数,教育就会失去一种至关重要的庄严氛围,就像宗教失去了仪式,比赛失去了场面,做不出多少事情来。正是面对这种两难,一群杰出的教育家先后找到了两难之间的一块空间。“这种两难”具体指:1.办官学,教育多半成了科举制度的附庸,失落了作为一项独立事业的自身品格。2.办私学,教育就会失去一种至关重要的庄严氛围。书籍是会提高人的: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

6、.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为理想的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兽类”的含义是什么?哪个词说明书籍的作用?“兽类”指野蛮庸俗。“梯子”说明了书籍的作用。下段文字中,马克思得以作出天才预见的客观背景的具体内容是:(不超过45个字)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是近代科学技术刚刚大规模应用于生产的时代。先是蒸汽机,而后是电力,作为人类驯服自然力的象征,刷新了生产力系统中基础性的动力部分;人类知识的结晶———机器,以它加工的精确和速度取代了灵巧而缓慢的手工操作;

7、化学在农业上的初步应用促进了产量的成倍增长……这一切像魔力一样创造出庞大的财富,历史上最强有力的革命家———科学崭露头角。这正是马克思得以作出天才预见的客观背景。这三个具体内容是:b.机器取代了手工操作;c.化学在农业的上应用。a.蒸汽机、电力刷新了基础性的动力部分;试分析近代岭南文化经世致用特点的形成原因,并请据此概括出地域文化形成的一般规律一方面,近代岭南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岭南文化经世致用的功利性特征。早在古代,地处南海之滨的岭南地区,商贸素称发达。处于岭南中心的广州是中国最古老的海港城市,也是古代“海

8、上丝绸之路”的重镇。岭南又因大山阻隔而少受北方战乱和政治风波的干扰,逐渐形成了重利实惠的社会风尚。在这种商业氛围的影响下,岭南的文化人士都比较清醒地认识到经济是国家的命脉,乃苍生之所依,因而他们的学术视野无不关注到这一领域。从丘濬的《大学衍义补》到屈大均的《广东新语》,都体现了岭南学者对国计民生的关注。而岭南地区在明清之际一大批儒商的崛起,更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自明万历年间以降,广州因外贸的刺激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