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采纳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

建言采纳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

ID:46303152

大小:735.7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2

建言采纳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_第1页
建言采纳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_第2页
建言采纳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_第3页
建言采纳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_第4页
建言采纳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言采纳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张光磊施文婷刘文兴研究述评IREVlEWRESEARCH内容摘要面对越来越复杂和动荡的外部环境以及全球化、多样化带来的挑战,建言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组织的作用日益显著。有关研究表明,企业通过实施有效的建言采纳行为(voice蛐)可以使自身对环境快速作出反映,提高竞争力。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建言采纳行为的内涵、测量以及相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建言采纳行为相关实证研究框架,分析了建言采纳行为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以及其中介机制和边界,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建言采纳行为决策者建言者一、问题的提出面对新世纪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

2、,企业难以准确地识别风险和机遇,并作出快速的反应,这使得企业越来越依赖员工表达“以提高组织化流程和有效性为目的的想法和担忧”(Dyneeta1.,1995;Morrison,20ll;Grant,2013)。企业通过有效的采纳建言可以使自身对环境快速作出反应,提升市场竞争力(Whyte,1998;Zhou&George,2001;B1atteta1.,2006;Gladwell,2008;Grant,2013)。基于此,企业本应高度鼓励员工建言,但由于建言挑战了组织现状并可能威胁到建言对象自身利益(Morrison&Milliken,2000;Dyneeta1.,2

3、003;Burris,2012),组织内时常出现不采纳、不奖励和不实施建言者所提想法和观点的行为(Millikeneta1.,2003)。基于这一现象,既有研究多是从建言者视角(Saundersetai.,1992;Duttoneta1.,1997:Zellarseta1.,2002;Morrison,2011)试图阐述建言不被采纳、奖励与实施的原因,而忽视了建言对象在工作场所不实施建言采纳行为(voicetaking)的原因及其内在机制。近年来学界逐步关注到了这一问题,但既有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和实证分析仍相对匮乏。国内该领域的研究更为少见。通过对以往文献

4、的检索、筛选和整理,本研究检索了EBSC0、PsycARTICLES、ScienceOnline、wiley0nIineLibrary等数据库在198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间所收录的期刊中以voicetaking、decision—making等为主题标题或关键词的论文。由于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比专著和论文集等具有更好的内容准确性和更为广泛的影响力,本文将发表在管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等领域权威期刊上的文献作为重点检索对象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仔细阅读与内容分析,最终得到本研究需要的文献资料并将部分国际期刊列于下表(表1)。基于此,本文将从“建言采纳行为”内涵、测量以

5、及实证成果等几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引起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建言采纳行为问题的关注,并为国内学者开展中国情境下的建言采纳行为研究提供参考。二、建言采纳行为的内涵在团队决策行为的早期研究中,学者们假定团队成员的角色是无差异的(Sniezek&Buckley,1995),即成员对任务享有同等决张光磊(通讯作者),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电子邮箱:面锄g舀Ianglei@wbmedhLcn。施文婷,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文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6、“基于社会网络嵌入视角的人力资源实践包对组织效能影响的多层研究”(12cGL05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5田一029)资助。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1929研究述评lREVIEWRESEARCH表1t畜采纳行为相关领域的部分一际期刊列囊(1980—2015年)序号刊物名称篇数1AcademyOfManagementJ0umaI42JOumalOfApp}iedPsyCh0109y53JOurnalOfPersOnaIiiyandSOciaIPsychOIOgy64J0urnai0fBehaViOraIDeCisiOnMaking35Or9anI

7、zafiOnaIBehaviorandHumanDecjsiOnPn3cesseS56JOUmal0fBehaVlOralDecisiOn—Making2策权并共同承担结果。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部分学者发现领导行为对“无领导成员讨论(即角色无差异)”中的个人绩效有直接影响(Campbelleta1.,2003),组织群体成员间的角色逐渐分化并影响到决策结果(Katz&Kahn,1966)。因此,学者认为决策行为既不能放置于个体决策的框架中,也不能在成员角色无差异的群体决策的框架中研究(Brehmer&Hagafors,1986;Sniezek&Buckley,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