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状况评价标准的研究现状分析

心理健康状况评价标准的研究现状分析

ID:46304239

大小:912.4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心理健康状况评价标准的研究现状分析_第1页
心理健康状况评价标准的研究现状分析_第2页
心理健康状况评价标准的研究现状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状况评价标准的研究现状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92公共管理心理健康状况评价标准的研究现状分析赵学娇罗明灿【摘要】对心理健康状况评价标准进行分析,通过对其各种争议理论和测量方法的梳理发现该评价标准缺乏相对统一综合的理论指导,同时测量方法也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心理健康状况评价标准的改进建议,希望对今后心理测量有借鉴意义。【关键词】心理健康评价标准研究现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以及心理问题的凸显,心理健康状况日坚持精英原则的从尖端样本统计学角度出发的学者否定了社会益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心理健康状况评价标准是对心理状况健康与学标准,他们认为,那些少数能自我实现的精英

2、分子,代表着真正否进行评价的依据,它关系到心理健康状况的诊断和心理健康状况量的心理健康,因而其心理健康标准自然不能以社会成员中的绝大多表的制订,对于提高改善人们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数人心理行为为衡量标准。内外许多学者对心理健康状况标准进行了讨论,但由于心理健康状况1.3统计学角度标准问题涉及面广且复杂,学者们迄今仍没有形成共识。从统计学角度出发的学者,遵循的也是众数原则,主要利用统1.构建心理状况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及其争议计学的方法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人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由于学者们对心理健康状况理解的角度不同

3、,所以对于心理健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如果个人的行为接近数值分布的平均状康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标准。本文从医学、社会学、统计学和尖端样态就被认为是健康的,反则反之。本统计学角度对心理状况评价标准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英国的艾森克和我国的肖孝嵘都主张用统计学标准建立心理状1.1医学角度况评价体系,把心理异常看作对正常的偏离,而心理正常是指与大从医学角度出发的学者,把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作为划分正常多数人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一致。与异常的标准。心理异常表现有紧张、失眠、强迫症、注意力不集从尖端样本统计学角度出发的学者用否定社会学标准同样的方中等

4、。这些学者认为个体的心理行为异常是某些精神疾病影响的结式,否定了统计学标准。果,有临床症状或心理病因者为心理异常,反之为正常。统计学标准另外一个质疑是这种标准存在过于机械、过于绝对化克里丕林等人坚持病因与病状标准理论,他们认为判断一个人的问题:一是没有数据证明所有的心理特征都完全符合正态分布;二[1]是否心理异常要看有没有导致异常的原因和是否存在异常症状。是偏离常态的并不意味都有问题的,存在极端健康与极端不健康情况,社会学标准与该标准相矛盾。从医学角度出发的学者倾向于从而且我们很难将一种水平与另一种水平尤其在临界线附近区分出来。个

5、体层面来确定评价心理健康状况,个体的无病症程度、机能发挥1.4尖端样本统计学角度程度和成熟程度等被认为是心理健康的评估指标。而从社会学角度从尖端样本统计学角度出发的学者,遵循的是精英原则。尖端出发的学者倾向于从社会性层面来确定评价心理健康状况,他们把样本统计学原则指的是能自我实现的人仅是少数且位于正态分布的是否与社会协调作为判断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极端的原则。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应根据自1.2社会学角度我实现者所共有的那些心理特点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他和密特尔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的学者,主要遵循的是众数原则,把人

6、的行曼(Mittelman)提出了11条心理健康标准:具有适度的安全感;为适应环境的程度、符合社会规范与否作为确定心理健康的标准。具有适度的自我评价;具有适度的自发性与感应性;能与现实环境违反社会规范,不符合社会要求,与社会环境格格不入者视为异常,保持良好的接触;适度的接受个人的需要;有自知之明;能保持人反之为正常。格的完整与和谐;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的;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我国黄希庭教授等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判断心理是否健康的力;在团体中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在不违背团体的原则下能[4]5条标准:(1)个人的心理特点是否符合相应的

7、心理发展的年龄特保持自己的个性。征;(2)能否坚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3)有无和谐的人际关系;(4)罗杰斯提出机能充分发挥型人应该具有:(1)接受自身体验[2]个人能否与社会协调一致;(5)有没有完整的人格。的意愿;(2)对自我的信任;(3)自我依赖;(4)作为人而继[5]姚本先提出健康的心理应该:智力正常;情绪适中;意志坚定;续成长的意愿,四种特征。人格统一完整;自我意识正确;人格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心从尖端样本统计学角度出发的心理健康评价标准与从社会学角[3]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度和从统计学角度出发的心理健康评价标准相背离

8、。这种标准把大柯尔曼也认为,判定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要以他的行为是否多人认定是不健康的,显然不适合大多数普通民众的心理状况测量。与所处环境相协调适应,或者说他的人际关系是否融洽,他对社会2.心理状况评价体系的方法探讨关系和社会事件的态度是否符合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