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数学论文

《润物细无声》数学论文

ID:46305606

大小:79.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22

《润物细无声》数学论文_第1页
《润物细无声》数学论文_第2页
《润物细无声》数学论文_第3页
《润物细无声》数学论文_第4页
《润物细无声》数学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润物细无声》数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润物细无声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特点及运用江西省上饶市逸夫小学吴梅英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的嘴,是…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理解和接受知识的,所以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大部分教师对课堂语言重视不够,教师平时备课备得最多的也是教学设计,对语言的准备不够充分,有时甚至没有。下面我们先来看两份史料:・基里郁夫斯基回忆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的讲课:“他的讲话简直叫人受不了,说-•句就咳嗽」阵,声音给吞掉了--半,他那颤抖的哭泣似的

2、语调几乎不能把最后…句说完。・梁启超回忆康有为的讲课:“如大海潮,如狮子吼,善能振荡学者之脑气,使之悚息感动,终身不忘。又反复说明,使听者涣然冰释,怡然理顺,心悦诚服”。论学识,康有为当然不能与黑格尔齐名,但讲课的效果却相反,可见教师的语言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本人认为数学教师的语言虽然不像语文,艺术那样丰富、具有感情色彩,甚至有时还很枯燥,但也要有所讲究,数学教师的语言同样可具有数学本学科的特色。实践表明,数学教师精心设计的,闪耀着智慧火花的语言,不仅能把模糊的事理讲清楚,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讲牛动,还能把静态的现象讲活起来,把教学内容化难为易,

3、突出重难点,而且还能给自己的课堂增色不少,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另外,数学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有时不仅仅是准确、生动地讲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开启学生智慧之门。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语言上应具有什么特点?该如何运用好呢?下面本人就谈儿点粗浅认识。一、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具备思想性教学中,数学教师跟其它学科教师一样,其职责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数学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书育人。北大的一位教授曾说过:三流教师教学生知识,二流教师教学生方法,一流教师教学生思想。教师的品质和思想不但在教学行为中表现,同时也在教师的教学语言中显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本身的语言要健康、文明

4、、进步、向上,切忌使用粗俗、低级、讽刺、挖苦的语言。此外,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具体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教学有关时间知识可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教学“人民币的认识”可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的教育。课本中如有植树问题的习题和插图,还可对学生进行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等教育。又如:在教学《吨和千克》练习课时,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题:如果一个学生一天节约粮食50克,那么全校1500名学生一天节约粮食75000克,合多少千克?照这样计算,一年共节约粮食多少千克?合多少吨?学生们计算后,教师作了小结:同学们,别看我们每个人一天节约的粮食是小事,全校

5、学生一年就能节约27375千克的粮食,约27吨,要用五六辆大卡车来运……学生们各个目瞪口呆,非常惊讶,一股浓浓的节约粮食、支援国家建设的思想油然而生。二、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数学是一门严密、精确的学科。教师教学语言的表达必须准确、规范、严谨、科学,不发生违背科学本身的知识性错误。在小学阶段,学生正是打基础的时候,教师语言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素养。1、准确是指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它包括读音准确,用词准确两方面。①读音准确。数学教师虽不像语文

6、老师那样咬文嚼字,但也要尽可能地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学,避免在讲课时因使用方言或发音不准,让学生产生误解。女口:正方体、长方体的棱应读“lQng”而不是“ling”;量的计量中第一个“量”应该“lidng”,后一个量读"lidng”o②用词准确。数学教师自身对耍领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耍有透彻的理解,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增加了”与“增加到”等,如果混淆就会违反同一律;有的老师上课时不慎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就违反了矛盾律;还有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有时少说或多说一个字都会改变原意,给学生造成错觉。女口:把梯形说成“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平

7、行四边形”就把外延扩大了……2、规范是指教师讲课要符合一定标准,要使用数学术语,不得随意删改内容。教师对一些数学定义、定理、法则的叙述要准确到位,不能用自己生造的词句或方言来讲解,要使用科学的数学术语来授课,以免造成学生概念模糊不清的现象。如:“除以”和“除”不能混为一谈;“24是12的倍数”不能说“24是倍数”等。再如:在听“轴对称图形”一课时,老师说到“谁能举几个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学生纷纷举宙“电视屏幕、人体、桌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都是不对的。首先这位老师的问法就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误导,使学生认为这些实物都是“图形”,其次由于这位老师没有

8、及时纠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