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岳嵩高灵庙碑》临习指导

《中岳嵩高灵庙碑》临习指导

ID:46305730

大小:85.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1-22

《中岳嵩高灵庙碑》临习指导_第1页
《中岳嵩高灵庙碑》临习指导_第2页
《中岳嵩高灵庙碑》临习指导_第3页
《中岳嵩高灵庙碑》临习指导_第4页
《中岳嵩高灵庙碑》临习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岳嵩高灵庙碑》临习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岳嵩高灵庙碑》临习指导一、概述中岳庙是嵩山道教最大的建筑,位于今河南登封县城东4公里太室山南麓黄盖峰下。东汉班固《白虎通》记载:“中央之岳,加嵩高宗者何?中岳居四方之中而高,故曰'嵩高'也。”嵩山在西周吋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定嵩山为“中岳”,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中岳庙建于秦代,原名太室祠,为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汉书•武帝记》已有元封元年汉武帝加增太室祠的记载。北魏时祠址经过了-:次迁移后,正式定名为中岳庙。唐开元18年(公元730年),唐玄宗李隆基增建太室祠,奠定今FI庙址。唐宋时期,道教十分兴盛,中

2、岳大帝作为道教崇拜神之一,在帝王奉祀下正式定型,被后世崇拜。除中岳庙之外,还建有崇福宫、嵩阳观等众多道教宫观,但保存至今的只有屮岳庙。北宋、金、明、清四代都对该庙进行了大规模整修,现有庙制保留清代规模,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人的寺庙建筑。《嵩高灵庙碑》(图为拓本局部)乂名《寇君碑》,北魏太安2年(公元456年)立,相传是为寇谦之撰书。寇氏为著名道学家,曾因向魏太武帝献道经而受宠幸。碑文内容为寇谦之修祀中岳庙并宣扬道教的事迹,不仅对了解屮岳庙变迁有参考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此碑书体自隶经楷,隶正相杂,尚无定法,许多

3、地方还不成熟,有无以伦比的拙朴天趣。该碑用笔以方笔及中锋为主,笔画方棱,雄强奇古,与《张迁碑》一脉相承。其结构错落有致、真率古拙、大小不拘、富于变化,颇见自然之趣,旁与《爨宝了》、《爨龙颜》神理相通,然更富野逸天趣,历来为后世所推重。康南海将其碑阴列为“神品”,称碑阳书法“奇古”,碑阴书法“峻整”他在《广艺舟双楫》屮评道:“《灵庙碑阴》如浑金璞玉,宝采难名。……如入收藏家,举口尽奇古之器。”他甚至说:“得其指甲,可无唐宋人矣。”该碑现存拓本残存文字及诸家释文均未见有关镌刻年月及撰书者姓名。《嵩高灵庙碑》碑石风化严重,字迹

4、驳落几及全碑之半。原碑现藏河南登封嵩山中岳庙内,碑额有篆书阳文“中岳嵩高灵庙之碑”八字,碑阳7列23行,行50字,碑阴7列,上两列字较大,计22行,下五列16行,字较小,各行列数不等。此碑有白麻纸明拓本,第11行至18行较清初拓木多5~11字。全部拓木共19开,每半开8行,行7字。每页纵27.5厘米,横15.5厘米,封面有郭沫若题签,后有潘承弼、邵锐等题跋,铃有“于继襄印”、“松甫”等多方印章。此拓本曾为陈叔通所藏;1968年,陈叔通家属将其捐献给国家,现藏故宫博物院,为存世的最早拓本。二、用笔《嵩高灵庙碑》属于古拙一类

5、,字形不大,却极为注重用笔;虽然很多局部Z处已漫漁不清,但字里行间依然可见猎猎风神。1、起笔。《嵩高灵庙碑》起笔人致有两类:一类是纯粹方笔,如右下图中''二”字;也有露锋入纸的,与《爨宝了碑》有异曲同工之妙,如“谓”字“言”部第一横画起笔便用此法,入纸时须注意笔锋竖着切入纸面。一般说来,碑体横画竖着入纸,竖画横着入纸,此乃一般规律,但不可过于刻意。2、收笔。《嵩高灵庙碑》保留人量隶书遗意,不时有所体现,如右下图中“不”字横画。五”字的长横画也有类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字体形态。但在创作应用时,不能太刻意。因此碑风格高

6、古,存古隶遗意,如果一味地盲从,则难免东施效颦。如果说以上两字收.笔是渐次提笔,显现圆转Z意,那么“圣”字首笔横画为方,显然系刻工之为,不必过分模拟,可稍具其意。3、转折。《嵩高灵庙碑》中的转折极为丰富,更多取法于隶书,行笔正锋直入,而后提锋转向,酷似《张迁碑》。右图中“山”字转折纯方,用笔也纯方,十分见风骨。“拖”字转折处提笔使转,结体中多圆笔,在此碑屮是不多见的。“也”字转折处近隶法,落笔重按,显得顿挫有力。“申”字转折处方正,仍含圆转之意。《嵩高灵庙碑》转折处理上也有一类纯粹圆转形态者,如“浊”字右上部分,与字形中

7、横折弯钩处的方折形成对比。4、轻重。《嵩高灵庙碑》用笔轻重极为跳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较为厚重,如下图屮“岳”、惊仁血、冲”、“载”五字,与笔画繁简并不是对应关系。如果就全篇来看,则是出于对比的需要。笔画厚重粗壮,自然显得气势雄伟。第二类较为轻细,如右图中'历”、’虚'、’礼”、’而'四字。第三类为轻重相宜者,如右图中“坛”、“图”二字。“坛”字“土”部较为粗重,“图”字方框粗重,整个字形笔画粗细相间,形成明显对比。5、病笔。刻石经历多年风雨冲刷,难免有变形走样的地方,临摹时切忌照葫芦画瓢。很多初学者临摹碑帖,对字形尤其

8、重视,甚至到了刻意的程度,其实倒容易适得其反。如果对碑字不加以分辨,一味盲从,时间长了,就容易形成痼疾。笔者在原碑中选择了一些字形加以剖析,临习者应该避免这些病笔,以期举一反三。如右图中“家”字“豕”部中两点因漫連而相互粘连,形体粗大,临摹吋不应这样來写。“吋”字出钩尖细乏力,宜避免。“刊”字“干”部第二横画收笔处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