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心理契约破裂动态变化的个案研究

新员工心理契约破裂动态变化的个案研究

ID:46309663

大小:422.5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2

新员工心理契约破裂动态变化的个案研究_第1页
新员工心理契约破裂动态变化的个案研究_第2页
新员工心理契约破裂动态变化的个案研究_第3页
新员工心理契约破裂动态变化的个案研究_第4页
新员工心理契约破裂动态变化的个案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员工心理契约破裂动态变化的个案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员工心理契约破裂动态变化的个案研究●张金玲朱晓妹朱嘉蔚内容摘要本文对员工入职后心理契约破裂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个案分析,并从心理契约破裂过程、影响因素和影响效果展开分析,并提出了新员工保留和激励策略。关键词新员工心理契约破裂动态保留激励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吸引和保留住人才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然而,面临高不确定性的组织环境,员工的组织承诺下降,流动率上升,特别是进入组织1—3年间,员工离职率最高(彭川宇,2008)。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聚焦在员工对心理契约破裂(breach)的知觉和反应上,在心理契约及其破裂的形成过程方面不

2、仅理论上进展缓慢,实证研究也关注不多(DeVos.Buyens,&Schalk,2003),主要是开展纵向研究的难度比较大,但这部分研究恰恰对组织维护和改善心理契约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魏峰,张文贤,2004)。因此,本文拟通过新员工入职后心理契约破裂的个案分析,来了解新员工心理契约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机制。该案例的研究对于探索心理契约破裂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组织如何保留并激励新员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案例:陈某入职以后陈某是大型国有企业A集团某车辆厂的助理工程师,女,今年26岁。她半年前从某高校硕士毕业,专业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临

3、近毕业的时候,正逢A集团某车辆厂到学校举行招聘会,陈某凭借在校期间的优异成绩作为当批应聘人员中的唯一女性顺利入职,身边同学对她能顺利进入国企羡慕不已。刚进入企业的陈某,带着满腔热情投入工作。虽然是女性,但她在工作过程中毫不含糊,在车间生产出现异常的时候,经常与其他负责技术指导的男同事一起下到车间,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工作的时候,没把自己当女生看待”。一个月以后,陈某领到了第一笔工资,可是发现,自己作为一名硕士毕业生,居然与同批次进入公司的本科生们领取的工资是一样的。而陈某记起应聘时招聘人员曾告诉她,硕士生的工资比本科生的工资要高。陈某先后找到人事和财务分别询问了缘

4、由,得到的答复是她和其他同批次的同事都还在试用期,所以工资没有太大的区别,半年期满转正以后就好了。试用期满311"月后,在本批招聘的技术人员之中有两个提前转正名额,陈某认为自己提前转正的希望很大。然而结果却出乎陈某的意料,提前转正的是两名本科毕业的男生。陈某找到了负责指导自己的师傅,得到的解释是女员工不太适合下车间,因此领导考虑提前转正人选问题时,自然而然地就把陈某排除在外了。陈某心有不甘,却也无能为力。陈某的试用期已到,当她再次把工资领案例研究}CASESTUDY张金玲,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政治辅导员,硕士,电子邮箱:zjlzjl2007@yahoo

5、.cn。朱晓妹,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电子邮箱:xiaomeizhu9sl@163.tom。朱嘉蔚,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9YJC63006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62006)资助。案例研究ICASESTUDY到手的时候,发现确实比试用期间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不久她就发现同批转正的本科毕业生的工资和自己的相差无几,感觉完全体现不出自己作为硕士毕业生的价值。她再一次找到了人事和财务,相关人员告诉陈某,由于她和同批次的同事转正之后的职称都是助理工程师,工资自然不会有太

6、大的差别。陈某这时感到自己受骗了,她开始计算,如果工资水平不与学历挂钩,而是与职称挂钩的话,按照行业的规律,一般由助理工程师升为工程师需要4年左右,再次升为副高级工程师还要5年左右,而等到升为高级工程师,恐怕已经是自己40岁以后的事了,升职加薪变得遥远起来。想到这些,陈某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此时,陈某虽然刚刚转为正式员工,但是已然没有了当初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态度。由于待遇优厚且稳定,陈某暂时没有考虑跳槽,只是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消极怠工的情绪,她几乎不再下车间,终日悠闲地处理着自己手头为数不多且轻松简单的工作。一、理论依据案例中陈某在短短6个月的试用

7、期中从一位满怀工作热情、积极肯干的新员工转变成了工作懈怠、不求上进的老员工。为什么陈某在入职前后工作态度和行为有如此大的转变?我们以心理契约理论为依据来探索新员工态度和行为转变的“黑箱”。心理契约是组织和员工之间对双方相互责任的理解和认知。与正式的书面契约不同,心理契约往往是以口头或者“心照不宣”形式来表达的内隐的非正式契约。心理契约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所以在契约达成和履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组织和员工双方的认知偏差,从而导致心理契约破裂,最终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心理契约破裂的前因和后果研究能够为本案例分析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一)心理契约破裂的形成1.心理契约破

8、裂的过程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