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中坳陷泥盆纪生物礁储层特征及演化史

桂中坳陷泥盆纪生物礁储层特征及演化史

ID:46313529

大小:727.0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2

桂中坳陷泥盆纪生物礁储层特征及演化史_第1页
桂中坳陷泥盆纪生物礁储层特征及演化史_第2页
桂中坳陷泥盆纪生物礁储层特征及演化史_第3页
桂中坳陷泥盆纪生物礁储层特征及演化史_第4页
桂中坳陷泥盆纪生物礁储层特征及演化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桂中坳陷泥盆纪生物礁储层特征及演化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38卷第1期2011年2月中国地质GEoLoGYINCHINAV01.38。No.1Feb.,2011桂中坳陷泥盆纪生物礁储层特征及演化史王鹏万姚根顺陈子蚪李娴静徐政语马立桥贺训云董庸黄羚(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提要:桂中坳陷泥盆纪生物礁滩发育,桂中1井钻探证实该区存在优质生物礁灰岩和白云岩储层。野外露头、显微照片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表明.该区泥盆纪生物礁储集空问主要包括孔隙、裂缝和溶洞。孔隙类型有粒内溶孔、骨架孔、粒间孔、溶孔、缝合线伴生溶孔等。以晶间溶孔、晶间孔及非组构控制的溶蚀孔、洞、缝为主,储层类型主要为裂缝型、裂缝一孔隙型和孔隙型。沉积环境

2、、成岩作用及构造裂缝控制有利储层的发育。现今储集空间以埋藏溶蚀孔隙和保留下来的残余孔、洞、缝为主。地球化学和成岩作用研究表明,储层孔隙演化与油气充注密切相关。可能发生两期油气充注。储层焦沥青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层深埋造成原油热裂解。因此,该区油气勘探应以原油裂解天然气为主。寻找具有保存条件的岩性体。关键词:桂中坳陷;泥盆纪;生物礁;储层特征;孔隙演化;储层沥青中图分类号:P618.130.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657(2011)01-0170—10生物礁因其高孔渗特性而往往成为极好储集体。据统计.世界上主要的生物礁大油田总储量己达40x10st以上I”。泥盆纪是

3、滇黔桂地区主要造礁期之一.以广西南丹大厂的早一中泥盆世层孔虫一珊瑚礁古油藏最为著名。礁体厚度可达900m回。前人对中国南方生物礁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礁类型和成因嘲、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充填特征卿及其与油气藏、金属矿床的关系上le-n1.而对生物礁储层特征及古油藏演化保存研究相对薄弱。中国南方油气勘探的关键是保存条件【t2l及有效储层分布.随着川东北台地边缘礁滩相普光气田[13,1。1、罗家寨气田旧。塔中I号带台缘礁滩体亿吨级油气藏f1日的发现.掀起了海相礁滩体储层勘探的热潮。中石油也加大了黔桂地区海相地层油气勘探力度.桂中1井钻探证实桂中坳陷具备形成油气藏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是中国南方

4、进行油气资源评价与战略选区的重要地区之一f】刁。1地质背景桂中坳陷是晚古生代在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基础上经断陷、裂离逐渐演化形成的扬子被动大陆南部边缘盆地——滇黔桂盆地的次级构造单元1181.为南丹一都安断裂带、宾阳一大黎断裂带、永福一龙胜断裂带及雪峰山隆起所围限.具有“四凹三凸一斜坡”的构造格局(图1).勘探面积约46000km2。桂中坳陷泥盆纪为台盆相间的古地貌.台盆相的塘丁组和罗富组泥岩为主要烃源岩、台地相白云岩和生物礁灰岩为主要的储集体、台盆相和斜坡相泥岩和泥灰岩为主要盖层,石油地质条件优越。成礁期多与海平面上升时期一致,也是台盆与台地最大的分异时期。泥盆纪主要发育四期礁:早

5、泥盆世中、晚期,中泥盆世早期.中泥盆世中期和晚泥盆世早期,其中以中泥盆世最为繁盛f搠。泥盆纪造礁生物以层孔虫和珊瑚收稿时问:2010—06-03;改回时间:2010一09—30基金项目: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XQ一2007—01)资助。作者简介:王鹏万,男。1981年生,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研究正一n∞til"wangpw_.hz@petrochim.cOErLC'n。第38卷第1期王鹏万等:桂中坳陷泥盆纪生物礁储层特征及演化史171。j02j50km黔入警,’、季一南!‘..,;、.域!\毒‘拳。.‘·0酶;疆.、’★‘删铖察5。、一浅誉..、一i舞蓄叠★凹

6、粥丹心、..~,l南●、-..盛·’、‘≤一冀、竺。胃’歹■嚣一一:、‘m'、、,,.墉it宁ji’r≤⋯70-,,,i码断嘧岛参。定。o一’:“锺/浅?/,一’江龌蓦j’m-坳癣’、之.n!?’、船·’。、·主王。≥带芗嚷寅凹/.,.,.,·歹i·,’‘二≥‘纛≥,.≥/露冒粱图桂中坳陷构造单元划分图Fig.为主。晚泥盆世晚期则以藻礁为主。礁滩分布与同沉积断裂密切相关.一般呈线状分布在同期大断裂台地边缘或斜坡上:也有点状分布在深水台盆中的孤立礁体,如南丹大厂龙头山生物礁。2生物礁灰岩储层特征2.1储层空间类型桂中坳陷泥盆纪储集空间发育且类型复杂。通过对桂中井及南丹大厂、南丹六寨

7、龙里、横县六景、阳朔龙脊山、杨堤付合、桂林唐家湾、象州大乐等剖面的野外观察(剖面位置见图)、室内薄片和扫描电镜(露头样品88件)等手段分析,认为该区主要发育原生孑L隙和次生孔隙.包括孔隙、裂缝和溶洞三大基本类型。原生孔包括粒间孔、生物骨架孔、生物体腔孔等。次生孔包括晶间孔、粒内溶孔、铸模孔、溶蚀孔以及缝合线孔隙和裂隙粒间孑L主要分布在生物灰岩、鲕状灰岩中,孔隙形态多呈不规则状或多边形.粒间孔的孑L径大小不一,见到不同程度沥青充填现象(图)。粒间孔是浅滩相颗粒灰岩的主要孔隙空间之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