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煎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

一贯煎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

ID:46316125

大小:6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2

一贯煎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_第1页
一贯煎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_第2页
一贯煎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_第3页
一贯煎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_第4页
一贯煎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贯煎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贯煎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一贯煎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一贯煎加味组,各39例,分别给予西药和一贯煎加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一贯煎加味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夯组(P〈0・01)。两组B超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慢性胆囊炎,一贯煎加味的疗效优于西药,并且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避免了一些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关键词】一贯煎加味;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DOI:10.14163/j.cnki

2、.11-5547/r.2016.10.123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进入人们的日常,导致胆囊炎患者越来越多。临床上,患者多会有腹胀痛、口丁、恶心丁呕、排斥油腻等行为。有资料表明,老年人群的患病率约40%,成年人的患病率为10%以上。慢性胆囊炎是临床一种常见病,也是一种多发病[1]。西医分析诱发胆囊炎原因很多,诸如细菌感染、胆内结石或者某些刺激等[2]。屮医则认为肝气郁结、肝郁血瘀、肝胆湿热和胆胃不和会引起慢性胆囊炎。一贯煎加味的主耍功能就是缓解肝肾不足和脏腑不得滋养的

3、问题[3]。相比西药来讲,一贯煎加味对慢性胆囊炎的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2015年于木院就诊的78例慢性胆囊炎患者,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3・5±8.5)岁,病程3~5年,其屮男40例,女3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一贯煎加味组,各39例。所有患者在本院已被确诊为慢性胆囊炎,诊断依据是《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主要症状表现为右胁胀痛,饮食油腻致病情加重,脉弦。次症表现为腹胀、口干、恶心干呕、痛引肩背等。符合上述主次症各2项即可判断为慢性胆囊炎。1

4、.2方法一贯煎(首载柳州医话,由白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子、川楝子组成)加味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法,结合具体症状实施加减治疗,水煎服,1剂/d,1个月为1个疗程,预计3个疗程。肝胆郁热患者给予基本方为一贯煎:白沙参、麦冬、当归各15g,生地10g,枸杞子15g,川楝子10g,枳壳10g,川茸和柴胡各10g,郁金、赤芍和威灵仙各15g,金钱草和虎杖各40g0郁热气滞患者以疏肝理气为主,注意安抚患者情绪,可以增加木香、青皮或者梔子、丹皮。郁热血瘀患者,可以增加茵陈、大黄和枳实以除湿通腑、清热利胆。郁热阴

5、虚患者可增加枸杞和沙参达到疏肝滋阴的目的。郁热缺乏中气的患者,应多注意休息,不宜过度劳累,可增加黄茂、茯苓等药材。郁热虚寒的患者,可添加生姜和大枣等治疗虚寒。西药组给与静脉滴注消旋山萇蓉碱与抗生素,选用抗生素为200mg阿莫西林,2次/d,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1.3疗效评价标准依据中药新夯治疗胆囊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两组的疗效,共分为四个级别。见表1。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土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6、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冇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一贯煎加味组无效0例,有效11例,显效20例,痊愈8例,总有效率为71.79%o西药组中,无效、有效、显效、痊愈例数分别为4、14、17、4例,总有效率为53.85%O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冇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1.2两组临床B超检查结果比较B超检查表明,一贯煎加味组显效患者中有1例患者的B超检查为无效,有效患者中也有1例患者的B超检查为无效,所以一贯煎加味组的B超检查总有效率为94.87%0而西药组中,B超

7、检查为无效的患者5例,故B超检查总有效率为87.18%。两组比较差异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3讨论慢性胆囊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同时也成为医学界面临的又一大新难题。慢性胆囊炎患者中肥胖者居多,且女性居多[4]。与此同时,慢性胆囊炎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容易发生脓流、坏死等症状[5]。西方医学主张手术治疗慢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但是,手术带来的压力使某些患者选择保守治疗,木研究采用的一贯煎加味治疗正是很好的保守疗法,且效果良好。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对慢性胆囊炎的记载颇多。《灵枢?经

8、脉篇》言:“少阳经……是动则痛,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⑹。胁胀、口苦、恶呕都是慢性胆囊炎的主要症状。古人认为胆内寄相火,易于化热致实。唐宗海的:“胆与肝连,司相火,胆汁味苦,即火味也。相火之宣布在三焦,而寄居在胆腑”解释的恰到好处。现在一些学者也谈到胆气易郁、易虚、易化热化火,一贯煎加味可以清热祛火、活血行气、镇静止痛,在临床上有较好的疗效[7]。从现在药理学角度来说,白芍、枳壳等药材的消炎止痛、收缩胆囊和通利胆道的作用显著,利于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