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小麦自交系群体对小麦纹枯病抗性鉴定(精品)

不同小麦自交系群体对小麦纹枯病抗性鉴定(精品)

ID:46317464

大小:6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2

不同小麦自交系群体对小麦纹枯病抗性鉴定(精品)_第1页
不同小麦自交系群体对小麦纹枯病抗性鉴定(精品)_第2页
不同小麦自交系群体对小麦纹枯病抗性鉴定(精品)_第3页
不同小麦自交系群体对小麦纹枯病抗性鉴定(精品)_第4页
资源描述:

《不同小麦自交系群体对小麦纹枯病抗性鉴定(精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不同小麦自交系群体对小麦纹枯病抗性鉴定学生-文献综述1.小麦纹枯病研究的意义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主要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cerealisVarderHoeven)侵染所致的一种土传病害[1,2],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不少国家地区均有发生,中国、美国、新西兰、英国等比较严重。我国早有小麦纹枯病的记载,但在20世纪70年代前,该病在我国小麦生产上属于次耍病害,危害不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水肥条件的改善,种植密度增加及品种更换,纹枯病在氏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平原地区逐年加重,成为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引起小麦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另外还可引起倒

2、伏,重病区病茎率高达83%~95%,造成减产10%~20%,局部地块产量损失达到40%。该病已成为制约小麦高产、优质的主耍因素。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的主耍产区,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居全国前列。1992年由于纹枯病的大发生,损失小麦7亿多kg[3]。该病是一种土传病害,病原菌在土壤中可以长期存活,常规防治困难较大,因此选育和利用抗病詁种是防治小麦纹枯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由于近年来詁种更换频繁,而且生产上主栽小麦品种对抗纹枯病抗性还不明确,研究报道少。鉴于此,我们对主栽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作了系统鉴定,从而为该病的防治及抗性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从80年代中期,以江苏省专

3、门成立的麦类纹枯病综合防治协作组为先导,各地纷纷对小麦纹枯病展开研究,弄清了小麦纹枯病的致病病原物以及发牛和危害的一般规律,在国内形成了以化学药剂为主的防治措施,在生产上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4]。但是,研究表明小麦纹枯病病菌是一种较顽固的土壤习居真菌,病原物在土壤里经多年积累,化学药剂防治效果逐渐下降,I肛冃大规模使用化学药剂对牛态环境造成危害,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筛选纹枯病抗原,选育和使用抗纹枯病小麦新品种无疑是解决这-问题最有效和最经济的途径。近年來,国内外专家继续就小麦纹枯病发生、危害防治途径和方法以及小麦种质资源抗性筛选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

4、。但与口趋严重的病害形势相比,研究工作还显得不够,特别是抗病育种研究进展缓慢。2•小麦纹枯病的研究进展2・1症状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均可受害,主要危害植株基部的叶鞘和茎秆。小麦发芽后,芽梢可受病菌侵染变褐最后腐烂枯死。小麦3〜4叶期时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小斑点,后发展成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并向内发展延及茎秆,基部茎节腐烂,幼苗不抽新叶,猝倒而死亡。2.2病原菌致病菌为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VanderHoeven),属于无性菌类丝核军属。有性态为担子菌们角担菌属(Ccratobasidium),但自然情况下少见。据一些研究报道

5、,立枯丝核菌(R.solaniKuhn)也能侵染小麦引起纹枯病。自1986年以来,根据与菌丝融合群标准菌株测试,己明确导致我国小麦纹枯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禾谷丝核菌的CAG一1融合群,其次是立枯丝核菌的AG一5和AG—融合群等。禾谷丝核菌和立枯丝核菌的区别是,(1)前者的细胞为双核,后者为多核;(2)前者菌丝较细,生长速度较慢,后者菌丝较粗,生长速度较快;(3)前者产生的菌核较小,后者的菌核较大。据周凯南等[5]、李清铳等[6]研究小麦纹枯病菌丝小,宽度为3.72U;菌核较小,直径约为2〜4伽。菌丝生长环境条件:温度范围为15—30°C,生长适温为20〜25°C,低于5

6、°C和高于30°C时生长均受到抑制;最适的ph值为6;最好的碳源是麦芽糖和蔗糖;最好的氮源是硝态氮;光照以散光和黑暗为最好。不同融合群和同一融合群的不同菌株存在着致病力分化现象。禾谷丝核菌CAG一1有极强的致病力,立枯丝核菌AG-5也有一定致病力,而其它融合群的菌株致病力较弱;同屈一融合群(CAG-1)不同菌株还存在强致病力菌株、较强致病力菌株、弱致病力菌株、无致病力菌株Z分[7]。2.2发生和危害规律小麦纹枯病是-种较顽固的土壤习居真菌,以菌核或病残体上的菌丝在土壤中越夏和越冬,在小麦播种后不久即可侵染小麦。王裕中和石明旺[8]等研究认为小麦纹枯病的田间发生和流行

7、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冬前发病期、越冬静止病情回升期(春季病害横向扩展期)、发病高峰期(严重度增长期)和病情稳定(枯白孕穗显症期)。其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如下:冬前发病期:土壤屮越夏后的病菌侵染麦苗,在3叶期前后始见病斑,整个冬前分莫期内,病株率一般在10%以下,侵染以接触土壤的叶鞘为主,病症发生在土面附近或略高于土面。越冬静止期:麦苗进入越冬阶段,病情停止发展,冬前病株可以带菌越冬,并成为春季早期发病的重要侵染来源。病情回升期:以发病株的增长为主要特点,一般在2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随气温上升,病菌侵染在麦苗间扩展、病抹株率明显增加,病株激增期在分孽末期至拔节期,严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