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动态形成机制探究

产业集群动态形成机制探究

ID:46318460

大小:74.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22

产业集群动态形成机制探究_第1页
产业集群动态形成机制探究_第2页
产业集群动态形成机制探究_第3页
产业集群动态形成机制探究_第4页
产业集群动态形成机制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业集群动态形成机制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产业集群动态形成机制探究摘要:产业集群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萌芽、诞生、成熟的三个阶段中,形成集群的各种因子有不同的作用力和结合方式。现有的集聚机制理论不足以揭示整个形成过程。本文主要以我国产业集群的形成为背景,从经济主体动机和影响条件出发,在整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产业集群的动态形成机制,以深化这方面理论的研究。关键词:产业集群;外部条件;企业动机;形成机制作者简介:魏剑锋(1963—)男,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产业经济学。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0

2、6)05-0064-04收稿日期:2006-07-02一、引言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90年代以后,产业集群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重要的经济现象,成为地区和国家经济增长重要的拉动力量。同样,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与其产业集群快速成长也高度相关。因此,产业集群现象被国内外理论界所关注,从外部经济、交易成本、创新空间、网络组织、弹性专精等不同角度对企业聚集现象分析的理论纷至沓来,聚集理论已成为主流经济学新的研究领域。古典区位理论、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等通过对产业集群的经济性分析,揭示了集群存在的合理性,说明了产业集群

3、的,优势和发展动力,而并未清楚地说明产业集群是如何形成的。国内多数文献用集群的发展机制代替形成机制,一些文献则把集群形成的前提条件认作形成机制。这种分析缺少对集群形成的全过程和动态性透析,往往把特殊当作一般。正如安虎森(2003)认为,多数聚集理论的机制分析是事后分析和静态分析;符正平(2004)认为,对集群形成过程的动态机制,尤其是集群形成阶段的形成机制,缺乏足够的、有分量的研究。另外,一些文献对集群的成长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但大都是基于外部特征的描述,这有别于形成机制的讨论。聚集效应表现为诸多方面,如产生外部规模经济

4、和范围经济、节约交易费用、有利于创新等,这揭示了集群存在的合理性,但聚集效应是在集群已形成的条件下产生的,集群没有形成时,企业又是遵循什么法则向一起靠拢呢?是什么力量吸引最初的投资者呢?集群是如何萌芽的?又是如何发展成熟的?这都需要从动态的角度进行考察。本文把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分为萌芽、诞生、发展成熟三个阶段,廓清每个阶段中各种因素作用力大小和结合方式有助于探明集群形成的一般规律,有助于科学地识别处于不同阶段的集群,加深对集群形成过程的全面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集群发展的实践活动。二、集群的萌芽集群的产生需要各种条件,前提

5、是创始企业的出现。创始企业扮演'‘先行者"或“孵化器”角色,是产业集群的“种子”。能够形成集群创始企业有自身的特征,换句话说,不是任何企业都能成为'‘孵化器”。作为“种子”的企业一般是处于小企业更有优势的产业领域或某种产业环节。从现象上看,我国已有的产业集群最终产品是工业用品的有:温州柳市低压电器、南海大沥铝型材、台州汽配件与常山轴承等少数产业集群;而绝大多数产业集中的最终产品是居民消费品,如纺织、服装、鞋业、标牌、玩具、家具、燃气灶具、不锈钢器具等,其中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纺织业集群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金波、关海玲,20

6、04)o发达国家也有众多产业集群,主要有:意大利轻工业品产业群,美国硅谷和128公路的电子业群、加利福尼亚娱乐业群和葡萄酒业群,德国索林根的刀具业群、图特林根外科器械业群,日本汽车部件集群等。这些现象至少表明集群容易在日用消费品、配套产品、电子产品生产和商业贸易领域诞生。符正平(2004)认为集群最终产品的特征是技术上的可分性、产品的时效性与艺术性。即便如此,不能反过来说除此以外的产业不能产生集群,而仅仅表明了这类产业或环节更适合集群的发展。集群具有某些产业特性的原因是:(1)产业集群形成的背景条件。日用消费品等产业需要

7、柔性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决定了小企业的优势,而小企业是形成集群主体,市场环境的改变和技术的进步使得小企业有更大的用武之地。王缉慈(2002)认为,动荡的市场环境和现代柔性技术的发展,使规模经济的重要性减弱,垂直一体化变得低效和僵化,而高度专业化的小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它们可以从网络中得到信息与技术,应用小型数控设备,有效地攻占迅速变化的市场空隙,满足日益增多且易变的消费需求,成功地与那些仅靠规模而支配市场的大公司竞争。(2)产业条件。一些产业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大企业会更有优势,从而对中小投资者形成较高进入壁垒

8、,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集群在这类产业就不容易形成。日用消费品等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本的要求都不高,对跟随者来说,不仅技术信息和技术人力容易获取,而且能够满足多数投资人的资本条件。(3)产品条件。某些产品客观上具有多品种、多规格、多款式的特性,且存在更多差异化的可能性,因不适合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方式,少数企业就不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