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式立交出入口安全性研究及对策探究

互通式立交出入口安全性研究及对策探究

ID:46319524

大小:7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2

互通式立交出入口安全性研究及对策探究_第1页
互通式立交出入口安全性研究及对策探究_第2页
互通式立交出入口安全性研究及对策探究_第3页
互通式立交出入口安全性研究及对策探究_第4页
互通式立交出入口安全性研究及对策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互通式立交出入口安全性研究及对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互通式立交出入口安全性研究及对策探究摘要:本文在初步选定立交型式的基础上,对立交出入口范围的构造型式进行安全性分析,重点对出入口范围的视距条件、连续出入口的设置情况、出入口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本文对于互通式立交出入口安全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互通立交;出入口;安全性;视距Abstract:basedonthepreliminaryselectedoverpasstype,andonthebasisoftheconstructionoftheoppositehandovertheentrancerangetypesecurityanalyses

2、,focusingonentranceandexittothescopeoftheconditionfortheentranceandexittothehorizon,Settings,inwardandoutwardflowoftheanalysis,andtotakeallreasonablemeasurestoaddressthepossibleexistenceofsafetyproblems.ThispaperHuTongShioverpassgatewayforsafetydesigntohavethecertainreferencevalue.Keywords:sharetheo

3、verpass;Entrance;Safety;stadia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网密度的加大,许多互通式立交相继建成。在互通立交区域内,由于车辆分流、合流、交织运行频繁、运行特性复杂,交通事故的绝对量与相对水平居高不下,事故严重程度和人财物损失也相对较大,互通立交已成为高速公路的事故多发区域。因此,在互通式立交设计阶段就应该对其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达到"人-车-路"系统的安全。本文从立交出入口的构造及视距出发对其进行安全性分析研究。1出入口视距不足对安全性的影响及解决措施出入口视距不足对安全性的影响,主要

4、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小半径凸形竖曲线顶部设置出入口,由于小半径凸形竖曲线的视距不足,造成主线驾驶人不能及时看清前方的出口或者汇入主线的车流,不能及时调整车速或变换车道,从而引发交通事故。(2)在主线平曲线半径较小路段,由于路侧的边坡或不合理的绿化物遮挡造成横净距不足,导致驾驶员不能及时识别出口,引发交通事故。(3)入口合流端由于主线与匝道间的边坡或不合理的绿化物遮挡,不能保证足够的通视范围,造成合流车辆不能合理选择插车空隙,引发交通事故。(4)出口位于支线上跨桥之后,特别是主线位于凹形竖曲线底部时,由于桥梁结构的不合理位置遮挡了出口位置,导致驾驶员不能及时识别造成交通事故。针对以上构造

5、情况可能造成的出入口视距不足,可采用以下措施进行验算,并通过适当调整主线的技术指标及出入口构造型式,保证立交安全性。(1)《规范》中对于互通立交范围出口识别视距的规定如下表:表1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出口识别视距要求主线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识别视距(m)350〜460290〜380230〜300170〜240(2)对于不同的凸形竖曲线半径所能提供的视距,可根据下式计算:(1)式中:S——凸形竖曲线所能提供的视距(m);R——凸形竖曲线半径(m);hl——驾驶员视线高,对于小客车取1.2m,对于货车取2.0m;h2——标线位置高度,应为Om。将立交出口附近的竖曲线半径代入式(1)中

6、,验算其视距是否满足识别视距要求,并根据验算结果合理调整凸形竖曲线半径。(1)对于小半径平曲线内侧的路堑边坡或不合理绿化物对视距的遮挡,主要是需验收不同的识别视距所需的曲线内侧横净距。横净距是指行车轨迹线与视距曲线之间的距离,通过式(2)可计算出不同的平曲线半径及视距要求所需要的横净距:(2)式中:m所需横净距(m);R车辆行驶轨迹的半径(m);S——立交出口所需的识别视距(m)o根据计算所得的横净距,验算曲线内侧是否有障碍物遮挡,若不能满足视距要求时应开挖视距台,并清除多余的障碍物。(2)对于主线与匝道的合流端视距,则主要是保证汇流鼻附近的通视三角区内无遮挡,常见的安全性隐患是当合流端位于挖

7、方段时、通视三角区内存在路堑边坡,或绿化物设置不当,在通视三角区内种植了灌木等遮挡了视线;此时应考虑挖平边坡,并清除绿化物。(3)对于出口位于支线上跨桥之后的情况,《规范》规定:匝道出口位置应明显,易于识别,宜将出口设置在跨线桥前;当设置在跨线桥后时,匝道出口至跨线桥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在满足《规范》要求前提下,应尽可能避免跨线桥设置在主线凹形竖曲线底部,同时还应确保跨线桥跨越主线时的桥墩位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