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外治方法治疗耳真菌病的临床观察

三种外治方法治疗耳真菌病的临床观察

ID:46324665

大小:7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2

三种外治方法治疗耳真菌病的临床观察_第1页
三种外治方法治疗耳真菌病的临床观察_第2页
三种外治方法治疗耳真菌病的临床观察_第3页
三种外治方法治疗耳真菌病的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三种外治方法治疗耳真菌病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二种外治方法治疗耳真菌病的临床观察[摘耍]冃的:观察比较外耳道涂药(咪康陀乳膏)、艾烟熏耳和涂药艾烟熏耳结合3种外治方法治疗耳真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3例(88耳)真菌病患者随机分为艾熏治疗组、结合治疗组、对照治疗(常规治疗)组三组:对照组以咪康哇乳膏外耳道外用,艾熏治疗组采用艾烟熏治外耳道法,结合外治组以咪康哩乳膏外用结合艾烟熏治外耳道,三组均无全身用药。结果:分别在治疗后1个月、1年统计其治疗效果,艾熏外治法、结合外治法、常规外治法三种外治法在治疗后1个月、1年的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熏外治法和结合外治法的治愈率较常规外治法高

2、(P〈0.05),艾熏外治法与结合外治法治愈率纟fl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艾熏法治疗耳真菌病具冇治疗简单、疗效巩固、治愈率高的优点,可替代常规外治法。其简、验、廉的特点适合在基层和广大农村地区应用,其治疗机制可能少艾烟具有抗菌(细菌、真菌)、杀輛、抗过敏等作用有关。[关键词]耳真菌病;艾烟;外治法[中图分类号]R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b)-035-03耳真菌病(otomycosis)乂称外耳道真菌病,是外耳道真菌感染性疾病,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等炎热潮湿地区,以外耳道瘙痒感、耳闷胀不适或耳溢液为

3、其主要临床表现,有时易误诊为外耳道炎或化脓性屮耳炎。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皿用,给条件致病真菌的感染创造了条件,该病冇逐渐增多的趋势[1-3]o冃前对该病的治疗相对比较单一,以抗真菌药局部应用为主,临床效果不尽满意。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艾烟熏外耳道、艾烟熏治为抗真菌药外用联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5月〜2008年3月门诊诊治的耳真菌病患者73例(88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27例;年龄18〜51岁,平均35岁;病程1-60个月;34例首次门诊确诊,28例首次

4、误诊为“外耳道炎或中耳炎”,11例首次误诊为“外耳道湿疹”;32例患者冇抗生素滴耳液用药史,19例患者有耳道进水或挖耳史,22例患者无明确诱因。临床以耳内奇痒感、耳流水溢液及闷胀或堵塞感为最常见症状(83%),可伴有耳痛、耳鸣和听力下降等(33%)。电耳镜或耳内镜检查见外耳道深部冇点状、丝状、簇状或绒毛状附着物,呈灰褐色、黑色、浅黄色或灰白色,有的呈痂皮状,有的呈潮湿的灰白色糊状或膜片脱落上皮堆积,其间混有稀薄的分泌物。附着物易拭去或吸除,去除后可见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糜烂、潮湿,鼓膜上皮层肿胀,部分脱落。部分患者合并外耳湿疹或屮耳乳突炎。真菌涂片镜检及真菌

5、培养全部患者耳分泌物或們片作涂片镜检为真菌阳性。真菌培养最常见者为黑曲霉菌(64%),其次有毛霉菌、青霉菌、念珠菌、丝毛癣菌、烟曲霉菌等。1.2分组将研究病例随机分为艾熏治疗组、结合治疗组和对照治疗(常规治疗)组三组。其中,艾熏治疗组26例⑶耳),男17例,女9例;年龄22〜48岁,平均34岁;病程2〜36个月,平均16个月。结合治疗组23例(29耳),男15例,女8例;年龄20〜51岁,平均36岁;病程2〜30个月,平均12个月;对照(常规治疗)组24例(26耳),男14例,女10例;年龄18〜49岁,平均31岁;病程1〜32个月,平均15个月。三组研究病例

6、性别经x2检验(x2=0.3362,P=0.8453),年龄、病程等经单因素方差分析(F=0.37,P=0.6899;F=0.26,P=0.7703),临床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3诊断标准参照《实用耳鼻喉科学》屮外耳道真菌病的诊断制订[4]:①临床症状:耳道剧烈瘙痒,耳闷胀堵塞感及轻度听力下降,或伴有耳痛、耳溢液、耳鸣等;②检查:外耳道有点状、丝状、簇状或绒毛状附着物,呈灰褐色、黑色、浅黄色或灰白色,有的呈痂皮状,有的呈潮湿的灰白色糊状或膜片脱落上皮堆积,其间混有稀薄的分泌物,附着物易拭去或吸除,去除示可见外耳道皮

7、肤充血、肿胀、糜烂、潮湿,累及鼓膜可见鼓膜增厚、充血,并可有肉芽;③行外耳道分泌物或皮屑直接涂片找到菌丝或抱子即可确诊。1.4方法在额镜或耳内镜卜•清洁患者外耳道,采集耳分泌物作涂片镜检和真菌培养。用温牛理盐水冲洗外耳道后棉签吸净外耳道水分,常规治疗纟R在耳内镜或额镜下以咪康I她乳诃薄薄一层均匀涂于外耳道,1〜2次/d,7d为一疗程。艾熏治疗组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患耳朝下,将艾蒿点燃后置于患耳下,艾烟柱对准外耳道,2次/d,30min/次,7d为一疗程。结合治疗组以咪康哩乳膏涂于外耳道,1周1次,艾烟熏外耳道2次/d。三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后

8、1个月及1年评价治疗效果。1.5统计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