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迹研究综述与展望

碳足迹研究综述与展望

ID:46327467

大小:235.2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碳足迹研究综述与展望_第1页
碳足迹研究综述与展望_第2页
碳足迹研究综述与展望_第3页
资源描述:

《碳足迹研究综述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DOI:10.3969/j.issn.1003一1154.2015.03.043碳足迹研究综述与展望口杨传明(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江苏苏州215009)[摘要]在全面采集国内外碳足迹研究文献基础上,改进共词聚类法,结合专家意见法,将其提炼为4个一级研究主题和13个二级研究主题。借助h-b指数法梳理研究文献,系统解析研究冷热点。进而依照研究主题进行文献归类综述,从碳足迹概念内涵研究、碳足迹计算方法和碳足迹研究尺度等方面分析现有研究问题,展望今后研究方向。[关键词】碳足迹;碳排放;碳标签;碳源;碳汇[中图分类号]F%2.2;X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l∞3—1154(加15)03-m1

2、27—B目前,超量碳排放已对自然系统及社会经济产生了极大负面效应,如何有效减少碳排放已成为政府公众及学者讨论的焦点。现有相关研究主要从碳排放机理、与经济或能源关系方面切入,而碳足迹研究方法则从碳排放源头及过程分析另辟蹊径,以其有效性及通用性引起各界越来越多的高度关注。一、文献筛选与统计测度(一)文献来源本文以2014年12月31日为结点检索中外数据库,其中,外文数据来源为ScienceCitationIndex、So—cialScienceCitationIndex、IndextoScientiflc&TechnicalProceedings、S—ngerWeb数据库,以“car.bonf

3、oot—nt”和“caurbonfootprints'’为关键词检索到1357篇文献;中文数据来源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以“碳足迹”为主题检索到1368篇文献,年文献数如表1。表1碳足迹历年研究文献数1年份I2014201320122011l加lo2∞92加820盯l2006l篇数l6365684894383粥l92642l19(二)文献测度为了精炼当前国内外碳足迹研究核心问题,采用共词聚类法,借助聚类算法挖掘数据,选取了国内外高校碳足迹研究专家22人,通过指定中心源聚类方法进一步整理数据库、完善数据空间固定数目代表点、控制词频主题分类度。借助专家意见法,修正了共词聚类分析过程的干扰因素,最

4、终提炼了碳足迹文献题目的14个邻接词,归入4个一级研究主题。在此基础上,借助h_b指数法进一步描述文献集,最终研究主题及指数见表2。当m≥1.5、h_b>15时,表明该主题有大量相关研究及文献引用,是研究热点或关键点,具体包括概念内涵、PAS标准、IS0标准、过程分析法、投入产出发、产品尺度、地市尺度、国家尺度。当1≤m<1.5、10≤h-b≤15时,表明该主题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文献引用增长相对较慢,属于较热研究主题,包括IPCC标准、家庭尺度、组织企业尺度和区域尺度。当m<1、h-b

5、主题及h—b指数描述一级研究主题二级研究主题文献数目h—b概念内涵co∞唰J粥】242J5PAs标准P^sst¨dBld684231.8l评估标准Iso标准Iso&∞由rd543171.53Me∞umSIandard8lPcc标准lPccs伽ld丑rd212ll1.29GHG标准GHcst町1daId11680.77计算方法过程分析法Pr∞e昭^l'Bly8i8879202.07Calc

6、ll砒ionMet

7、.0d投人产出法I“pIll—outpIItⅡ噼tI的d751191.朗产品PrDdu∥Goods50l151.54个人Penon出P∞Ple18190.95研究尺度家庭Famil∥H

8、ou神hold156101.2l组织/企业O呼IIIiz丑tion/C锄P丑“y2lI121.∞Re目x啪h8c且les地市/ci竹290161.57国家c叫山呵367171.63区域Regim,GIobal221121.5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1141z);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3YJC630199);江苏省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ZZl3—0847).2015年第3期匝国二、文献综述(一)概念内涵Pandey等⋯认为,碳足迹概念起源于1996年Wack提出的生态足迹。目前学术界对于碳足迹的概念内涵研究虽多,但尚未形成共识,主流观点有三种。一是认为碳足迹

9、是人类活动过程中燃烧化石燃料而产生的CO,排放量⋯;二是定义碳足迹是衡量产品在原料获取、生产、分销、使用和回收等全生命周期中所排放的CO,及其他温室气体的CO,转化量[21;三是认为碳足迹概念的重点在于,以直接和间接C0,转化量为标准计量人类活动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3]。由上可见,碳足迹概念最初由政府及非政府组织等经由灰色文献提出,后经学术界介入讨论日渐规范,但仍在衡量温室气体种类、度量基本单位和界定系统边界等方面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