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养生思想的自我运用

中医体质养生思想的自我运用

ID:46334676

大小:7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2

中医体质养生思想的自我运用_第1页
中医体质养生思想的自我运用_第2页
中医体质养生思想的自我运用_第3页
中医体质养生思想的自我运用_第4页
中医体质养生思想的自我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体质养生思想的自我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中医体质养生思想的自我运用学院:医学院学系:中医系专业:中医学课程名称:中医养生与康复学学生姓名:李少鹏学号:2008051243指导教师:张毅敏2010年6月24日中医体质养生思想的自我运用【摘要】屮更养生讲究辨证施用、三因制宜,注重辨别人们的体质特点,并根据体质特点、所处地理环境特点、发病季节的气候特点,辩证用药调理。本文根据本身属于平和体质的特点,从自己本身生活中养生保健存在的不足之处,从饮食,生活起居及情志等方面,结合中医体质养生思想体系的内容,提出合适的改进措施,从而达到保持身体健康,机体功能正常的状态。【关键词】体质平和质养生思

2、想改进措施【正文】体质是由先犬遗传和后犬获得所形成的,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人类体质是人群及人群的个体在遗传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结构与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一方面,遗传因素是决定体质形成和发展的根木原因,后天生活环境对体质的形成与发展始终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另一方而,在个体体质的发展过程中,生活条件、饮食构成、地理环境、季节变化以及社会文化因素都可产生一定的制约性影响,有时甚至可起到决定性作用。体质是先后天因素共同作用逐渐形成的。遗传因素使个体体质具有明显的差界,而在和

3、同或类似的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乂使某些人群的体质具有趋同性。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讲,养生讲究辨证施用、三因(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注重辨别人们的体质特点,并根据体质特点、所处地理环境特点、发病季节的气候特点,辩证用药调理。一般來说,屮国人的体质可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等。从养生保健方面来看,不论何人,都采用同一种方法进行养生保健时,会因体质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效果。人体脏腑组织有坚脆刚柔的不同,从而决定了体质的差异性,所以在养生保健时,应首先辨别和掌握体质特点,抓住本质,从而提高养生保健的准确性。对气虚体质者,应补气养

4、气,因帅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具生化z源”,故脾、胃、肺、肾皆当温补;对形体白胖、怕寒喜暖的阳虚体质者,采取扶阳祛寒、温补脾肾的养生指导原则;对形体消瘦、手足心热的阴虚体质者,采取补阴清热、滋养肝肾的养生指导原则;对于血虚体质者,应当提倡饮食有节,保证脾胃运化功能正常,使血液生化源源不断。简而言Z,在屮医的体质养生屮,应随人体体质阴阳强弱差异而采取不同的养生指导原则。就我个人来说,较偏向于平和体质。平和体质形体特征多表现为体形匀称健壮,其常见表现可见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寒热,睡眠安和,胃纳良好,二便正常,番色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其神、色、形、态、局

5、部特征等方面表现良好,心理素质较好,性格较为随和开朗,平素患病较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一般來说,此体质无需调理,但是在我的实际生活当中,饮食方面,偶尔会出现饮食无节制,食用过冷过热或不T净的食物,较频繁食用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膳食结构搭配不合理;生活起居方面,作息时间规律但偶尔会熬夜,有时过于透支体力而使身体较疲劳,食后即睡,睡眠时间不充足,运动时间不规律及一次运动时间过长致体力不支;情志方面,有时会出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心存杂念,气机不畅等现象。所以,为了更好的对£1己的身体进行保养,从而使身体始终保持健康,机体功能活跃,脏腑协调运作的良好状态

6、,可以从饮食,生活起居及情志方面,运用中医体质养生思想体系來进行养生保健。一,饮食方面。饮食调养应遵循“调养气血,协理阴阳”的原则。《黄帝内经》中有“食饮有节”和“谨和五味”法则,这也是中医营养学一直所恪守的原则。前者要求对饮食的内容、用量等要有节制,不可恣意贪食;后者要求饮食内容应注意调配,防止内容单一或偏食。这一点也是做到饮食宣忌的重要方面。平和体质的饮食调养的第一原则是膳食平衡,要求食物多样化。《黄帝内经•素问》明确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Z,以补益精气”。这也是屮国传统膳食杂食平衡观。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7、第一,气味调和,不可偏嗜。第二,顺时调养,生态平衡。根据不同季节选择合适的饮食,保持人体自身、人体与外在环境的协调统一,以维持体质平衡,保持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在春季,阳气初升,应摄入升而不散,温而不热的食物,不宜过用辛热升散Z品。宜多食蔬菜,如波菜、韭菜、旁菜、春笋、养菜等轻灵宣透、清温平淡Z品等;夏季阳气隆盛,若气候炎热,干燥少雨,汗出较多,易耗气伤阴,宜清补,应选用一些益气养阴的药膳及清热解暑,清淡芳香之品,不可用过度寒凉之晶,沙参山药粥、沙参老鸭汤等都为不错的选择。长夏为一年之屮湿气最盛徳季节,宣用淡补,即清淡渗湿利水之品及一些芳香祛湿的药膳,如茯苓、山

8、药、莲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