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共4893字)

儿科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共4893字)

ID:46347285

大小:7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2

儿科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共4893字)_第1页
儿科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共4893字)_第2页
儿科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共4893字)_第3页
儿科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共4893字)_第4页
儿科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共4893字)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科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共4893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科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共4893字)RBC计数和HB量在儿科中主要用于确定是否存在贫血。贫血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取决于HB的下降程度,故临床常以HB下降作为诊断贫血的主要依据。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系统组织与功能正常范围均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故的正常范围也随年(月)龄变化而异。判定不同年龄段儿童贫血的具体HB标准,见表1。MCV、MCH和MCHC测定结果,可反映RBC体积大小和细胞内所含有的HB量,有助于初步分析贫血症的可能类型与病因。在表2的贫血分类中,正细胞、小细胞和大细胞,分别表示贫血症患

2、儿的RBC的大小;正色素和低色素,则分别表示RBC内的HB浓度。如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者,虽然RBC和HB均降低,但RBC体积和细胞内HB浓度尚无变化,故MCV、MCH和MCHC均仍在正常范围。如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者,因RBC体积和细胞内所含HB浓度均减低,故MCV、MCH和MCHC均降低。而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因RBC体积增大,但细胞内的HB浓度未出现变化,因此MCV增大,MCHC处于正常范围;但由于MCV增大,在细胞内HB浓度虽未改变的情况下,每一个RBC内所含HB相应增多,故MCH也相应增高。各种常见营养

3、性贫血,多导致RBC体积变化。如缺铁性贫血(IDA),因体内铁的缺乏,导致HB合成减少,致使RBC内HB含量与浓度均降低,RBC体积相应变小,但RBC增生尚未受影响,故出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MCH和MCHC均降低。地中海贫血存在明显的铁利用障碍,故也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如体内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可导致细胞核酸代谢延迟,RBC难以成熟而体积较大,但HB合成并未受到影响。因此,RBC体积较大,细胞内所含HB量较多,故出现如前所述的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之MCV、MCH和MCHC相应变化。骨髓增

4、生异常综合征(MDS),因可发生造血细胞巨幼样变,故也可出现大细胞性贫血[2]。各种可导致骨髓红系造血细胞功能抑制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恶性肿瘤骨髓浸润(白血病、晚期肿瘤)、急性感染等;或因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除外)而促发骨髓红系增生时,均无明显RBC体积和细胞内HB合成变化,故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MCV、MCH和MCH处于正常范围。儿童的WBC计数高于成人水平。如新生儿初期可高达(15〜20)X109/L,生后1周约为12X109/L,6个月至2周岁时约为(10〜12)X109/L,此后逐

5、渐下降至成人水平(4.0〜10)X109/Lo对各类WBC进行百分率分类,主要为淋巴细胞(lymphocyte,LY)、单核细胞(monocyte,MONO)以及各类粒细胞,如嗜中性粒细胞,常简称为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0)、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s,BA)等,均以该细胞所占WBC计数的百分率(%)显示。此外,目前某些仪器可显示“中间细胞(M0)”,是由于该仪器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区分NE和LY以外的白细胞,例如EO、BA、M0N0等,故将上述

6、细胞归在一起以M0表示。如M0明显增高或临床需求,可由人工方法予以明确分类。为WBC计数与各分类WBC所占百分率之乘积(WBC总数X各类WBC百分率)o因绝对计数可更为客观地反映该类细胞的实际数量,故较百分率(%)更具有参考价值。各类WBC百分率分类法仅仅是显示各系细胞的相对比例。如在某一系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时,其在WBC总数中所占百分率将会相应提升。届时,其他几系的细胞数量即使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也会因在WBC总数中所占比例下降而百分率下降。因此,在分析WBC分类结果时,更需要认真参考各类WBC的绝对计数变化。

7、NE绝对计数(actualneutrophilscount,ANC)的正常值范围约为(2.0〜5.0)X109/L,部分健康人也可在(1.5〜2.0)X109/Lo由于婴幼儿处于淋巴系统发育旺盛阶段,LY绝对计数可明显增多,即使ANC无明显变化,LY也会占有较高百分率。所以,儿童期存在如表3所见大致变化规律。在感染中毒、急性失血或溶血等,可出现WBC计数增高;多数病毒感染、再障等造血功能不全性疾病,以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可导致WBC计数降低;但上述现象,多数是由于NE变化所致。白血病和儿童恶性实体肿瘤,多

8、可导致WBC计数增高,外周血中可出现白血病细胞。在儿科临床解读血常规报告中的WBC及其分类时,可注意下列几个方面:①在参考各类WBC变化时,当以细胞绝对计数为主,百分率为辅,尤其是ANCo②熟悉上述儿童期各年龄段,NE和LY百分率变化规律,不能参照化验报告单上的成人标准值范围。③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占一般儿科门急诊病例90%左右。化脓性细菌感染多导ANC增高,病毒感染常导致A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