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与道德的关联讨论论文

伦理与道德的关联讨论论文

ID:46351780

大小:7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2

伦理与道德的关联讨论论文_第1页
伦理与道德的关联讨论论文_第2页
伦理与道德的关联讨论论文_第3页
伦理与道德的关联讨论论文_第4页
伦理与道德的关联讨论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伦理与道德的关联讨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伦理与道德的关联讨论论文伦理与道德的关联讨论论文预读:摘要:伦理作为人类共同体成员Z间交互生存的德性方式,规定了成员应然的生活方式•伦理理想与道徳规范是特定社会发展水平的反映.我国有悠久的儒家伦理学传统,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基础,有蔚为大观的西方伦理学研究阵容,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三大伦理学派别在伦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上都语焉不详.理论的不通透、不彻底,极大地影响了伦理学的社会认可度.因此,加强伦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一、伦理学的基本概念伦理学根据其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哲学伦理学与实证伦理学两大部分,哲学伦理学

2、又可称为理论伦理学,实证伦理学又称为应用伦理学.本文的探讨限定在哲学伦理学范I韦I.[I]把伦理学放在哲学大观园里面非常恰当,因为伦理学离开哲学就是无源Z水无本之木,伦理学建构的基本概念都必须从哲学的高度去研究才能辨析清楚.哲学伦理学属于哲学,它为社会科学提供伦理导向,为社会发展提供伦理理想,为个体人生提供角色定位•哲学伦理学与哲学价值论存在一定的交叉关系,哲学价值论为哲学伦理学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哲学伦理学最基本的概念是伦理与道德,这方面的研究己经比较多了,但多数囿于词源分析而没有挖掘这两个概念的可能意义.伦理与道德这是两个有密切关系的概念,但并不

3、存在谁包含谁的问题.我们把伦理道德四个字拆开分析,首先存在的是“伦”这种社会现彖,“伦”就是社会共同体的不同成员在社会结构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对这种社会角色分配的合理性的反思与辩护就出现了“伦理”.伦理就是社会之道,人们把对社会之道的认识与体悟现实化就成为“道徳”.道德的本质就是伦理的现实化,现实化有三种形态,一是现实化为社会道德规范,二是现实化为个人道德品质,三是现实化为具体道德实践.个人道德品质又称为“德性”,具体道德实践又称为“德行二[2]伦理的本质就是社会共同体成员的不同角色配置的合理性.哲学伦理学通过研究这种合理性并依据这种合理性演绎最佳的角

4、色配置模式,然后运用这种模式去评价社会现实与引导社会发展•角色在这里指不同社会成员在不同情境下应然的行为模式.伦理总是对一定时空范围的社会共同体而言的伦理,我们把特定伦理适用的时空范围称为伦理时空.随着人类共同体的规模逐渐扩大,伦理时空的范I韦I也逐渐扩大,从部落到部落联盟,再到国家、国家间组织,最后扩展到全人类.不同层次的伦理时空其伦理的合理性依据是各不相同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都分别作为相应情境中的角色配置依据.普世伦理存在的合理性是现有科学证明在地球上全人类是同根同源的,我们把这种所有人都是同类的关系称为类缘关系.如果再将伦理时空扩大

5、到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切生物,就形成生态伦理,那么其合理性依据就是所有生物都是生命,都拥有生命权,这种同是生命的关系称为生缘关系.如果继续将伦理时空扩大到宇宙中所有存在者,就形成存在伦理,其合理性依据就是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存在者都有存在权,这种万物同在的关系称为在缘关系•亲权、族权、身份权、人权、生命权、存在权,形成一个权利主体范围不断扩大的演化序列.伦理关系的本质就是自我主体(self—sujects)与他者主体(other—subjects)之间的价值关系.口我主体是作为价值关系主体的主体,包括个体、个体组成的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社会组织.自我主体是以

6、白我为中心的同心圆.他者主体是作为价值关系客体的主体•之所以将价值关系客体统一作为主体是因为从存在伦理角度来看一切存在者都是主体.这样,伦理关系就成为主体间关系,角色配置原则的制定就应该遵循协商对•话、达成共识的步骤.人类伦理思想发展史就是人类的认同意识不断进步的历史,是自我主体范围不断扩大的历史,也是不断将他者主体纳入自我主体范围的历史.从人类视角来看,有五大类伦理关系,即天人关系、己我关系、人我关系、群己关系、群类关系.天人关系就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己我关系就是个体不同自我之间的关系,人我关系就是自我与他者、我所在的群体与其他群体之I'可的关系

7、,群己关系就是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包括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单位、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等关系,群类关系就是自我所在的群体与全人类的关系.这五大伦理关系的合理状态应当是天人互益、己我互知、人我互爱、群己互利、群类互助.道徳是伦理的实现方式•道徳的三种不同的现实化形态,其起源各不相同.道徳规范起源于原始人群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萌芽于原始人的准德性(准德性是指原始人具有的合群性与顺从性),道德实践脱胎于原始人运用意志控制自己的动物性冲动的成功经验.人性不是道德的前提,而道德是以塑造人性为依归的.人的本性不同于人性,人的本性是人作为生物人具有的属性.而人性是人已经

8、成为人类学、社会学意义上的人所应当具有的属性.人性包括人的物性、感性、理性、徳性、灵性.是否具有人性是区别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