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研究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研究

ID:46352270

大小:7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2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研究_第1页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研究_第2页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研究_第3页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研究_第4页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研究郭秀华(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公室江苏常州213011)摘要: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但日前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激励机制的缺失。该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激励机制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激励机制的相关对策。关键词:职业教育;企业;参与;激励机制职业教育与企业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是一个共生共荣体。政府和职业院校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和具体冃标是比较明确的,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意识到与企业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主动上门去“拉”企业,但许多企业不为所动,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校企合作仍呈现学校“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造成这•局面的•个主要原因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激励机制的缺失。因此,企业是否愿意参与职业教育,是否具有持久性,关键是激发企业自身的内在需求和主体意识。科学合理的利益激励机制,对于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具有重大意义。木文从我国劳动力市场、职业教育法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激励缺失的原因,提出构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以期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激励机制缺失的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3、,激励是指激发决策者选择某一行为所获得的利润或减少的成本。人们总是试图通过改变其做出的决策來对激励的变动做出反应,所以如果我们想了解个人或组织的行为,必须首先考察其做出该行为所面对的激励。我国企业之所以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止是因为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具体分析如下:1.劳动力供过于求,使得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政府历來重视就业问题,特别是近儿年來,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指16岁及以上的人口)的不断增加,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特别是城镇)的就业压力依然

4、较大。据有关资料统计,2007—2010年,我国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都在1800万人以上,2010年的劳动年龄人口达到10.8亿人左右,2020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11.4亿人。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持续增加到2035年前后,劳动年龄人口的峰值将超过12亿。可见,在未来相当长的吋期内,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局面难以改观,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一方面,企业作为劳动力需求者面对的是无须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由于长期存在的大量过剩劳动力,不仅使得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不培训也可以获得优秀人才,而冃使一部分企业采取“只用人不养人”的方式,即一旦受雇的工人工作

5、几年后因技术水平提高要求增加工资时,企业就重新雇佣新的员工,以保持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企业没有参与一般性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激励。企业通常认为,对于“通用性”技能人才,无须自己培养或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就能很容易地从劳动力市场上获得。企业甚至往往担心,如果开展一般性职业教育与培训,培训后的员工流入到其他企业甚至流入到竞争对手那里,自己不仅不会因此而受益,反而会受损。所以,对于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存在较大外部性的一般性职业教育与培训,企业都存在“搭便车”心理,任何企业都没有从事这类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激励。2.不完善的职业教育法规没有赋予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近十儿年來,我

6、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十分迅猛,从院校数量、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等方面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可以说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O与此相适应,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也陆续出台,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宪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劳动法》为基础,以《职业教育法》为核心,以国务院、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性文件以及各地的地方性法规为补充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法律法规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

7、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在有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方面的规定不够系统和完善,缺乏明确性和可操作性,对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正面激励不够,对不履行职业教育与培训法定义务的企业缺乏相应的处罚措施。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没有明确赋予企业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可分为三大模式,即学校职业教育模式、企业职业教育或培训模式和“双元制”职业教育或培训模式”⑴。无论哪种职业教育模式,都离不开政府和企业“两个主导作用”的互相融合,而政府和企业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主导作用或主体地位是通过国家立法和政策优惠來确定的。但我国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