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蚕丝的吸湿性,染色性

羊毛,蚕丝的吸湿性,染色性

ID:46356543

大小:483.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11-23

羊毛,蚕丝的吸湿性,染色性_第1页
羊毛,蚕丝的吸湿性,染色性_第2页
羊毛,蚕丝的吸湿性,染色性_第3页
羊毛,蚕丝的吸湿性,染色性_第4页
羊毛,蚕丝的吸湿性,染色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羊毛,蚕丝的吸湿性,染色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纤维的吸湿机理 ——水分与纤维的作用及其附着与脱离过程。(一)水分子在纤维内部存在形式1.直接水:纺织材料内部的极性基团吸水。极性基团有:羊毛、蚕丝:---COOH,---NH2,---OH棉:每个环上含有三个---OH粘胶:--OH;  维纶:--OH腈纶:--CN强极性;锦纶:--CONH---结合力较强,主要是氢键力,放出热量较多。2.间接水:直接水本身具有极性再吸水。结合力较弱,主要是范德华力,放出热量较少。3.毛细水存在于纤维内部的间隙中的水分子。结合力:氢键、范德华力、表面张力等,结合力小。吸

2、湿过程水分子先吸附至纤维表面,水蒸气向纤维内部扩散,与纤维内大分子上的亲水性基团结合,水分子进入纤维的缝隙孔洞,形成毛细水。羊毛的吸湿性1吸湿性:指自然状态下,羊毛吸收和保持水分的能力。羊毛吸收并保持的水分多少,通常用回潮率来表示。吸湿性:是指纺织材料从气态环境中吸着水分的能力。或纺织材料在空气中吸收或放出气态水的能力。润湿性:是指纺织材料从水溶液中吸着水分的能力。羊毛吸湿性较强,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水量可达35%左右,但手感并不觉潮湿,吸水后强力下降。主链上含有亲水性的酰胺基、氨基(―NH2)羧基(―COO

3、H)等亲水性基团,因此吸湿性很好,尤其是羊毛,侧链中亲水基团较蚕丝更多,故其吸湿性优于蚕丝。2回潮率:亦称吸湿率,是表示羊毛吸湿性大小的重要指标,指净毛中所含水分占其净毛绝干重量的百分比。可用以下公式表示:。式中W—羊毛回潮率(%),G—羊毛重量(g),G0—羊毛的绝干重(g)。a.标准回潮率:国际羊毛贸易中,对不同种类羊毛含水量有国际标准,即标准回潮率。这种回潮率一般要求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测定。我国规定的标准大气条件为20℃±2℃,相对湿度为65%±3%.b.公定回潮率:为了正确决定羊毛重量,以便合理计价

4、,每个国家根据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由国家颁布各自的回潮率标准,叫做公定回潮率。国际上规定的羊毛公定回潮率,粗毛净毛16%,细毛净毛17%。我国规定的公定回潮率细毛净毛和半细毛净毛为16%,改良毛净毛15%。蚕丝的吸湿性蚕丝素称“纤维皇后”,由于蚕丝本身是一种蛋白纤维,含有丝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等十八种氨基酸的结晶体所组成。丝素中有很多极细的孔隙,加上其中的氨基酸本身存在亲水性的基团所以蚕丝的吸湿性比较好,蚕丝的最外部则覆盖着丝胶蛋白,它具有较好的吸水性。在标准状态下的平衡回潮率可达11%左右,即使含水率达

5、到30%,手不觉得潮湿。如果蚕丝中含丝胶多,纤维的含水量还会增加。柞蚕丝的吸水性高于桑蚕丝。蚕丝的截面结构为三角中空,空隙占总容积25%,这种特质使得它相较于传统棉被有更强的吸湿效果。大家知道,蚕丝是由蚕宝宝吐出的液体凝固而成的,是天然的蛋白质分子化合物,蚕丝蛋白纤维富集了许多胺基(-CHNH)、氨基(-NH2)等亲水性基团,又由于其多孔性,易于水分子扩散,所以它能在空气中吸收水分或散发水分,并保持一定的水分。不仅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还有良好的放湿透气性。在潮湿的环境中,干燥的蚕丝可以吸收潮气,吸收人体排出

6、的汗水和新陈代谢物,带走人体的热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细菌在人体皮肤上滋生;而在干燥的环境中,吸收了汗水的蚕丝又能放湿、排汗,非常的透气第二章染色一、染色:是把纤维材料染上颜色的加工过程。它是借助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化学或化学的结合,或者用化学方法在纤维上生成染料而使整个纺织品成为有色物体。染色产品不但要求色泽均匀,而且必须具有良好的染色牢度。二、研究染色的目的:在于能够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染料,正确制订和进行染色加工,获得高质量的染色成品。第一节染色基础知识一、染色理论概述把纤维浸入一定温度下的染料水溶液中,

7、染料就从水相向纤维中移动,此时水中的染料量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达到平衡状态。水中减少的染料,就是向纤维上移动的染料。这种染料结合在纤维中的现象,就称为染色。一、染色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阶段:1.吸附:当纤维投入染浴以后,染料先扩散到纤维表面,然后渐渐地由溶液转移到纤维表面,这个过程称为吸附。2.扩散: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直到纤维各部分的染料浓度趋向一致。3.固着:是染料与纤维结合的过程,随染料和纤维不同,其结合方式也各不相同。图1-1染料渗透和泳移二、染料基础(一)染料分类

8、按染料性质及应用方法,可将染料进行下列分类:l.直接染料这类染料因不需依赖其他药剂而可以直接染着于棉、麻、丝、毛等各种纤维上而得名。2.活性染料又称反应性染料。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活性基因,在适当条件下,能够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3.还原染料这类染料不溶于水,在强碱溶液中借助还原剂还原溶解进行染色,染后氧化重新转变成不溶性的染料而牢固地固着在纤维上。4.硫化染料这类染料大部分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但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