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技术范文

隐身技术范文

ID:46358953

大小:53.9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3

隐身技术范文_第1页
隐身技术范文_第2页
隐身技术范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隐身技术范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隐身技术范文  隐形技术(stealthtechnology)俗称隐身技术准确的术语应该是“低可探测技术”(lowobservabletechnology)即通过研究利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段来改变己方目标的可探测性信息特征最大程度地降低对方探测系统发现的概率使己方目标己方的武器装备不被敌方的探测系统发现和探测到隐形技术是传统伪装技术的一种应用和延伸它的出现使伪装技术由防御性走向了进攻有消极被动变成了积极主动增强部队的生存能力提高对敌人的威胁力  例如:雷达和通信设备工作时会发出电磁波表面会反射电磁波运转中的发动机和其他发热部件会辐射红外线以及物体(如飞机)会反射照射向它的雷

2、达波这样就使武器装备与它所处的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容易被敌人发现通过多种途径设法尽可能减弱自身的特征信号降低对外来电磁波、光波和红外线反射达到与它所外的背景难以区分从而把自己隐蔽起来这就是“低可探测技术”借助于中国古典武侠小说中有所谓“隐身术”一说所以俗称隐身技术隐形技术涉及到电子学、材料学、声学、光学等许多技术领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大军事技术突破之一隐形技术包括:雷达隐形、红外隐形、磁隐形、声隐形和可见光隐形等很多武器装备如飞机、导弹、舰船、坦克、战车、水雷、大炮等都可以采取隐身措施把自己隐蔽起来首先出现的是隐形飞机通过降低雷达截面和减小自身的红外辐射实现隐形  隐形技

3、术和武器系统的发展可以分为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应用阶段  探索阶段  (70年代以前)飞机一出现人们就企图降低它的可见光特征信号后来重点转变为反雷达探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美国和英国都曾尝试降低飞机的雷达特征信号德国潜艇通气管采用过能够吸收雷达波的涂料60年代中期以后一体化防空系统效能得到很大提高提高飞机生存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变得异常突出西方国家研究出了一些战术和技术对抗措施并研制出U2、A12、YF12、SR71、D21等具有一定隐形能力的飞机但由于缺少提高生存能力的系统方法更缺少支撑隐形的先进技术所以还没有出现真正的隐形武器系统  发展阶段  (70年代至90年

4、代初)在采用降低特征信号以提高飞机生存能力的强烈需求推动下提出了研制以降低雷达截面为主要目标的、实用的、真正的隐形飞机的要求;由于理论以及计算机、电子、控制、材料技术的进步以减小雷达截面为主要目标的实用的第一代隐形飞机——F117A“夜鹰”于1975年问世美空军1981年开始发展第二代隐形飞机——B2隐形轰炸机此外F16C、F/A18C/D、B1B等也采用了部分隐形技术隐形技术还被推广到各种导弹、直升机、无人机、水面舰艇当中潜艇的噪声以每10年降低10~20分贝的速度下降世界上最好的核潜艇的噪声已经降低到90~100分贝低于海洋环境噪声(115分贝)  应用阶段  (90

5、年代以后)第二代隐形飞机研制成功第一、第二代隐形飞机多次参加军事行动取得显著战果开始研制第三代隐形飞机隐形技术向导弹、舰艇、直升机、战车甚至弹药、地面设备、服装和机场等领域推广和移植美空军于1993年12月开始部署B2隐形轰炸机这是集低可观测性、高空气动力效率和大载荷于一身的第二代隐形飞机采购数量为21架美空军于80年代开始设计F22“猛禽”战斗机1993年开始研制“联合攻击战斗机”它们都属于第三代隐形飞机隐身飞机开始大量参加战斗是这个时期的一大特点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在海湾部署的43架F117A隐形飞机出动了1271架次攻击了伊拉克40%的战略目标1999年6架B2

6、隐形轰炸机首次参加科索沃军事行动共出动40架次投下500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总重450吨  采用独特的外形设计和吸波、透波材料以降低飞机对雷达波的反射;降低飞机发动机喷气的温度或采取隔热、散热措施减弱红外辐射美国的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现已退役)、B2隐形轰炸机已经装备部队正在研制的F22隐形战斗已于XX年服役隐形技术在舰艇上也得到应用例如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上层建筑就是如此瑞典制造的隐形艇已开始试航潜艇的降噪措施则属于声隐形技术此外隐形坦克、隐形装甲车、隐形火炮、隐形巡航导弹等多种隐形水雷也在研制中  隐形技术的出现促使战场军事装备向隐形化方向发展由于

7、各种新型探测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的相继问世隐形兵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以美国为首的各军事强国都在积极研究隐形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继研制出隐形轰炸机、隐形战斗机、隐形巡航导弹、隐形舰船和隐形装甲车等有的已投入战场使用在战争中显示出巨大威力同时反隐形技术也在深入发展并不断取得新成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