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生态伦理研究

儒家生态伦理研究

ID:46360900

大小:7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3

儒家生态伦理研究_第1页
儒家生态伦理研究_第2页
儒家生态伦理研究_第3页
儒家生态伦理研究_第4页
儒家生态伦理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生态伦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儒家生态伦理研究摘要:儒家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以仁爱力物为核心价值,主张以时禁发,强调钓而不网、弋不射宿,形成了独特牛态伦理思想。儒家牛态伦理体现了人际道德与牛态道德的和谐,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白然的关系、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关键词:儒家:生态伦理;生态文明随着人类对口然的征服和开发,牛态环境问题FI益严峻。越来越多的有识Z士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伦理和价值问题,进阳相继把冃光转向传统生态伦理。儒家主张“天人合一”、“仁民爱物”,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这为解决今天的生态环境I'uJ题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一、儒家生态伦理的主要内容

2、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博人精深,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牛态伦理成分。1.哲学基础:天人合一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儒家对此问题的基本观点是“天人合一”。“天”主要是指大自然,也包括由自然Z天衍生的“天道”、“天徳”。儒家认为,世间万物概由天地生,人与口然息息相通,天道与人道、口然与人为也是相通、相类和统一的。《易传•序卦》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冇君总,冇君总然后冇上下,冇上下然后礼义冇所措。”既然如此,那如何才能实现人与口然的统一呢?《周易•文言》明确指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FI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

3、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时。”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也提出了“圣人与天地合其徳”的思想。这里的“徳”是牛坨之徳,即《易传》所谓“天地之人徳FI生”(《易传•系辞下》)。天地的人徳是生生不息地化育万物,人应禀承这种生生之德,使万物生生不息,使天地充满生机,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不仅如此,儒家还进而提出了“万物一体”的思想。程颍说:“仁者,以天地力物为一体,莫非己也。”(《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强调不仅要“亲亲”,而且要“爱物”,把天地万物与自己视为一体。二程甚至认为“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河南程氏遗书•卷六》)可见,“天人合一”的深刻含义是强调人是口然界的产物,是口然

4、界的一员,人与口然是统一的。需要说明的是,儒家的“天人合一”并不是物我不分的原始朦胧意识,而是在区分了主客体的基础上,“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肯定天人的统一”。也就是说,“天人合一”是以“天人相分”为前提的。“天人相分”是认识的起点,“天人合一”是价值理想的归猪。人类的牛存和发展离不开対口然的改造和利用,这意味着人耳口然的分离;但是,人是天地牛成的,人与天地乙间是共生共处而非敌对关系。因此,人与万物应该和谐相处,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统一关系,构成了儒家生态伦理的哲学基础。1.核心价值:仁爱万物儒家牛态伦理强调“仁民而爱物”。这种“仁爱”不仅存在于人

5、与人Z间,而口存在于人与物Z间。儒家推崇“仁”。“仁”最初是指“爱人”。孟子则把“仁”,由“爱人”扩大到“爱物”。他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电,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一步步地将儒家的“仁''山亲亲、仁民推及到爱物。董仲舒则明确将爱护鸟兽昆虫等看做“仁”的基本内容,认为“爱人”还不足以称Z为仁,只有鸟兽昆虫等物都爱,才算是仁。他说:“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为仁?”(《春秋繁露,仁义法》)在这里,“仁”已经超出了人际道徳的范畴,蕴涵着生态道徳。宋儒张载认为“仁”是爱人、爱物、不私己,他提出了“民胞物与”的著名命题。

6、“乾称父,坤称母,了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也;物,吾与也。”(《西铭》)这一思想富含“仁爱”意蕴,主张将人类的仁爱Z情扩展到世问万物。值得注意的是,张载以天地为“父母”,以他人为“同胞”,以万物为“朋友”,将人伦关系推及自然,从生命意义的角度而不是从单纯的利害关系来确定人与物的关系,内含朴素的平等观,是对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充分肯定。王阳明则明确地把“仁”推及瓦石等非生命物质。他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是故见孺子之人井,而必有怵惕侧隐之心焉,是其仁孺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鸟兽之哀鸣、毂ifu必有不忍Z心焉,是其仁Z

7、与鸟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也,见草木Z摧折而必有怜悯Z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Z与瓦石而为一体也。”(《大学问》)王阳明还呼吁:“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使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传习录上》)其实质就是要善待万物。可见,随着“仁”的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儒家对口然万物所含价值的评价不再以人类的主观判断为准绳,而是依据其本身所具冇的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的内在价值。这种价值是在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创造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