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理论的认识与运用

依附理论的认识与运用

ID:46366947

大小:7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依附理论的认识与运用_第1页
依附理论的认识与运用_第2页
依附理论的认识与运用_第3页
依附理论的认识与运用_第4页
依附理论的认识与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依附理论的认识与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依附理论的认识与运用依附理论的认识与运川刖B「依附理论」(AttachmentTheory)经「人类行为研究」课程时提出,引起我们学习与探究的动机。在过去,这样的现彖英实常常出现,在许多婴幼儿身上都看得到,但视之为当然,而未深入观察,如今,才想起许多人哺育幼儿经验屮,会谈起:父母因工作忙碌将婴儿托育时,应该适时的把孩子带冋身边照顾,以免幼时因父母不在身边,长大后形成人格发展不够健全,其说法其实是有理论依据的。依据此一论点,翻阅许多婴幼儿发展或儿童心理学书籍,发觉此立论在五0年代前后即已提出,然而当时系统文献并不多,初期国内的翻译名词有「爱慕情感」

2、(蔡陈碧霞译,民84),近几年,心理学书籍从人格的形成,及社会化的层而,有较广泛的探讨。依附的意义及重要性一、何谓依附?广义的说:依附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动物)所形成的情感联系的关系。但是当Bowlby在1985年提出其自1918年起陆续研究一群幼童离开母亲Z后的人格发展所受的影响Z后,融合其他系统的理论,而将Attachment定位在孩子与母亲Z间的互动的情感的情感连系,当母子的依附关系成立,孩子从母亲对他的关爱、互动上,得到安全与满足。如果母亲离开的时间较长,则引发孩子的焦虑。若母亲经常不能满足孩子依附的需求,便容易产生不安全与不信赖的感

3、觉。二、依附行为是指婴儿对母亲(或哺育者)所农现出的哭、叫跟随、拥抱等的行为,因为婴儿在六、七个月时,训未具行走的能力,因此当寻求依附对象时,便以上述行为吸引或要求亲近、接触。此时母亲及时给予抚慰、陪伴,便对使其情绪稳定,因此,「依附」易被人误为「依赖」。实质上,两考属不同的概念,依附往往针对特定人(母亲),但依赖并无特定的人,IL一赖只是为了满足需要,其关系是短暂的,并从社会学习而來,如所寻求依赖的方式冇效,则下次仍会使用。但依附则否,它是从内在发出,一种持久的、被关爱的需求,不以短暂的目标为满足。三、依附的重要性许多实证的研究发现:与母亲具有

4、安全依附的关系,英认知发展、社会能力、人际关系及自我认知都较良好,早期的依附更可具下列行为(金继春译,民77)1.分辨口己与他人1.坏境的探索2.良心的发展3.认知潜能的达成4.知觉技能的发展5.逻辑思考的发展6.应付压力与挫折7.自我信赖8.恐惧及焦虑的减轻9.嫉妒和竞争的分散10.自主性的发展11.自信的获得12.口我接受的发展13.日后社会及情感关系的发展因此,早期与母亲建立良好的依附关系,是建全人格发展的基础,进而扩及其未來各种能力之发展,实在值得重视。依附理论的发展一、从生物学「铭印现象」谈起「铭印现象」是从动物行为学家Lorenz(1

5、935)所提出,它曾将鹅卵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出生之后所见的笫一个活动物体是鹅妈妈,因此,便产生追随、亲和的现象,另一组出生Z后见到的是Lorenz本人,此种追随、亲和的现象亦产生在Lorenz本人身上,故将此种现象称为「铭印现象」,并冃发觉生物因「铭印现象」而对该物体产生依附的行为。二、从古典制约理论看依附行为此一观点认为依附和亲和(afmliation)的行为是学习而来的,其基於人类的生物基本需求或力得到满足所致(丁兴祥、李美枝、陈皎眉,民78)。当婴儿发出口渴、饥饿、需要温暖的讯息时,母亲可以让其满足,而每次婴儿茯得满足后,便将此与母亲连结,

6、久Z,经过此一过程,母亲就成为婴儿亲和及依附的对象。这种经由古典制约而学习的行为,是不自主,而月•很难消除的,且此一经验,对能影响未來与其他人的亲和行为。三、心理学上不同的看法著名的心理学家Harlow(1958)认为婴儿与母亲的依附关系并不是由於母亲满足具吃、喝、保暖的需求,而认为它是出自心理、情感的反应,并非学习而来,并以著名的弥猴实验来验证其理论。他将出生不久的幼猴放在有两只假母猴的实验悄境,一只是用铁司编成,但冇奶嘴,幼猴可以得到奶水;另一只假母猴则是柔软的绒布做成,但没冇奶嘴,吃不到奶水。观察的结果是:幼猴除了吃奶的时间外,大部份停留在

7、柔软的假母猴身边,当英受到恐怖或惊吓的情境时,一定会躲到柔软的布母猴身边,而非寻求铁丝做的有奶水的母猴。此一实验获致的结论是:小幼猴会与母亲连结依附,并非学习的结果,而是其具有喜欢接触柔软、温暖的快感而产生的。此一研究过后,弓I起其他人的探讨一此一理论町卬证於人类身上吗?Passman及Weisberg(1975)针对婴儿与柔软毛毯和母亲的实验,得到类似的结论,而支持Harlow的说法。卩L

8、、人格发展的过程-与依附的关系心理学家阿个帕特(Allport,G.W)认为人格是一个人身心系统构成的特有的适应坏境之动力组织,其包含体型、体质、身体结构及

9、心智、才能、习惯、动作等,以及动机、情感、抱负、信念、态度等,集介而成即是「人格特质」,也就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环境的方式,但是此一组织的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