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人王勃的相关传说

关于诗人王勃的相关传说

ID:46374722

大小:54.1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3

关于诗人王勃的相关传说_第1页
关于诗人王勃的相关传说_第2页
关于诗人王勃的相关传说_第3页
关于诗人王勃的相关传说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诗人王勃的相关传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诗人王勃的相关传说    王勃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关于他的一切了解的最多应该是就是名篇滕王阁序了但是关于王勃其他的事情你知道的多少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诗人的王勃的相关传说有些一起来看看吧!    一字千金【1】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的重阳节南昌都督阎伯舆重建滕王阁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士为滕王阁题诗作序王勃恰好路过洪州自然是其中宾客在宴会中王勃写下了着名的《滕王阁序》接下来写了序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舆便

2、起身告辞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银子故作

3、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一说王勃作《滕王阁序》为十四岁即龙朔三年    三叹王勃【2】    上元三年(676年)冬长安城里都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一天唐高宗也读到这篇序文见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又读下云见一首四韵八句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

4、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唐高宗一扫成见连声叹道:好诗好诗!作了一篇长文字还有如此好诗作出来岂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于是高宗问道: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太监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喟然长叹自言自语:可惜可惜可惜!    生卒之辩【3】    关于王勃的生卒年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根据杨炯的《王勃集序》上面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二十八岁据此推断王勃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另一种说法根据王勃自己写的《春思赋

5、》:咸亨二年(671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据此则当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大多数学者多以后一种说法为准认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时年27岁    死因之谜【4】    关于王勃之死有不同的说法有说是未达交趾见到父亲前便死去有说是探父之后归途中死有说是风浪大渔船颠簸掉下海淹死有说他既渴望又愧疚见到父亲无法排解心中极端矛盾而投海自杀关于王勃溺水时事又有两种说法一说风浪太大其尸体眨眼间已被海浪冲走根本无法打捞;一说他被船夫捞起因不懂水性呛水昏厥后过度惊悸而死王勃之死说法略有不同但

6、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淹死于北部湾防城海域王勃至合浦郡后再经钦州进防城境然后有两条线路可走一是于防城江下船出海一是走陆路至北仑河口再乘船出海在防城登船下交趾是其渡过海域最便捷且安全的主通道公元42年东汉马援南征交趾主力部队曾走这条线路历代赴任交趾官员走的大多也是这条线路因交趾郡北面防城海域处因三险(风高、浪急、礁多)的缘故而剧烈颠簸故王勃很有可能在此坠海越南北部的义安省宜禄县宜春乡原建有王勃墓地及祠庙墓地及祠庙于1972年被美国飞机炸毁今只存王勃雕像    死后闹鬼【5】    传说王勃死后还念念不忘《滕王阁序

7、》中他作的得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每当人们走过他的墓前就能听到他的魂灵在坟墓中反复吟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次一个秀才经过王勃的墓前又听到坟墓中在吟诵秀才想了一会儿对着坟墓说:这句子好是好只是还不够精练要改成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不是更好从此以后人们再也听不到王勃的魂灵在坟墓中吟诵这个句子了也有一说王勃死后阴魂不散常在夜间出没赣江水面高声吟诵这两句诗一次一客船路经此处正值吟声大作那游客高喊:这一句写得不好太罗嗦如果把上句的与和下句的共去掉就简洁多了从此王勃鬼魂再也没出现(落霞与孤鹜

8、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从庾信《射马赋》中荷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胎翻新而出如果去掉与和共两个虚词在内容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确实比原句精练了但是在删去了与和共两个字后句子的节奏显得急促不如原来从容大度与上下文的格调显得很不谐调故这两句诗并不能精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