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中的元代文人避世心态探析

元曲中的元代文人避世心态探析

ID:46379159

大小:7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3

元曲中的元代文人避世心态探析_第1页
元曲中的元代文人避世心态探析_第2页
元曲中的元代文人避世心态探析_第3页
元曲中的元代文人避世心态探析_第4页
元曲中的元代文人避世心态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元曲中的元代文人避世心态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元曲中的元代文人避世心态探析摘要:元曲在屮国曲学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虽然这当屮有曲学木身发展的因素,但最重要的是元代文人的生存条件,决定了他们的创作心态和创作风格。元代异族的统治,造成了社会政治的黑暗,使文人心态失衡,科举的废除,让文人脆弱的神经濒临崩溃,促使元代文人产生玩世避世的思想。但正是这些避世归隐之曲,让我们触摸到了元代文人那颗颤栗的灵魂,成就了他们不朽的文业。关键词:文人异族科举避世归隐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3-0080-03元代曲学大盛,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高度评价了元曲的

2、文学地位。但是对于这一文体为何在元代兴盛,没有进行深入的探析。此后学者结合戏曲自身演进规律和元代社会变迁进行分析,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一定时期,文人心态对于创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无意否认前人之说,以元杂剧、散曲中的元代文人心态作为切入点,探求元代文人复杂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状态,将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元曲作詁深度与广度的认识,具体地、历史地对待元曲这一伟人的文学遗产。一、异族的统治造成元代文人心态失衡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实现了游牧文化对农耕文化的全面征服。这种融合的确有助于加强民族融合,促进蒙汉交流,但是这对一向重视华夷之

3、辨的华夏民族來说,无疑是遭受了奇耻大辱,内心的创伤是不易平复的。人分十等的记载,由于岀自遗民之口,不免夸大事实。但将人分为四等,并且分别限制权利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汉人在现实生活中时时留意自己的举动,内心自然十分痛苦,于是加在汉人身上的枷锁似乎又重于以往各朝。《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四折中盗马贼赵顽驴因盗一匹马而被处以盆吊之刑,刑法之重,可见一斑。在三百六十行中,既有杂剧《杜蕊娘智赏金线池》第一折【混江龙】套杜蕊娘“佛留四百八门衣饭,俺占着七十二位凶神”[1](P.112)的哀叹,又有《元史?刑法志四》的“诸乱制词曲为讥议者流”[2](P.3)的法律制

4、裁。元人统治社会后,汉人在心理上遭受了无情的凌辱与蹂蹒,无名氏的《志感》[3](P.1688)就活脱脱表现出此时文人的困境: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也恁心偏,贤和愚无分辨。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志高如鲁连,德高如闵骞,依木分只落的人轻贱。士人在现实社会中感受到的巨大的心理落差,促使他们在文章中表现出对黑暗现实强烈的不满。异族的统治,造成了汉人心理的失落,但这不是主因,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科举的废除。科举的废除直接导致文人的浪漫直线下降,代之而兴的是文人内心深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深沉的历史感,以及一系列相关的连锁反应。

5、王国维《宋元曲史》以科举制兴废,论杂剧的盛衰,今人或有诟病,然其于元文人心态的把握,王国维以大学者特有之敏锐目光,一针见血地指出症结之所在。元代社会由于异族统治,语言不通,隔阂重重,加上权豪势要作威作福,使人们苦难重重,但这主要是针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这在以往“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各代知识分子是除外的,他们一直被“万般皆下詁,唯冇读书高”所激励;可是到元代,科举突然废除,中间历时八十年之久。蒙汉两套班子,汉人人数既少且无实权,这使汉族知识分子的心里备感失落。元代作为一个短命的王朝亦与此有关。二、科举的废除让文人脆弱的神经濒临崩溃科举的废除,导

6、致的必然结果是遗贤在野;官场的失意,其中一个必然的结果又是薪俸减少,或无有薪俸,危及牛计。文人政治失意,生活困顿,心境屈辱,灵魂压抑,理想破灭,沉寂下潦。贫贱文人白事哀,百无一用,他们既不耻于官场Z腐败,不肯与党人同流合污,又无力摆脱与抗争。在元代,文人被逼出以往的高门阔宅,书房朝班,无所遮蔽地赤裸在腥风血雨之中,任凭蒙古铁骑的蹂蹒,权豪势要的欺凌,文人的尊严全无。他们最大的苦痛不是改朝易服,而是科举屮断,仕进无门,人格扭曲,自我迷失,羞辱与悲愤交织其间,他们对残酷的现实予以无情批判,愤懑不平,怨世骂世。人间宠辱都参破,种春风二顷出,远红尘千丈波,

7、倒大來闲快活。――马致远[南吕?四块玉]《叹世》[3](P.237)当文人知道自己的困境后,夹紧尾巴做人。看到现实社会“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自己身世沉沦,功名破灭,引起了沉痛的历史忧患与现实苦思,希望能找到一剂救世良药,可是当他们打开那发黄的历史教科书时,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損拳享万钟,胡言乱用成时用。人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非熊。一一张鸣善[水仙子]《讥时》[3](P.1282)历史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千古英贤,如出一辙,鸠占鹊巢,司空见惯。当他们再深沉思索,发现:怀古,怀古。

8、废兴两字,我几度,问当时富贵谁家,陈宫后主。——庾天锡[商角调]《黄莺儿》[3](P.225)在这里,文人领悟到了历史的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