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ID:46380817

大小:6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3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习惯_第1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习惯_第2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习惯_第3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习惯_第4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习惯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习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习惯【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升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本文基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探究习惯的培养进行阐述,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习惯;培养数学教育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探究性习惯的培养必须要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作为载体。初中数学若要做好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问题意识。教师在问题设计方面应该以引导学生为基础,激发学生思维,从而实现探究

2、活动。另外,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感,要注重其实用价值。问题的好坏是看能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下是笔者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探究习惯的一次课堂实录,教学内容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使用。【教学过程】一、激趣师:上节课我们学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效的有关概念者的选用问题,先看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探究出示问题:七年级某班的教室里,三位同学正在为谁的数学成绩最好而讨论,他们的五次数学成绩分别是:小华:62,94,95,98,98小明:62,62,98,99,100小丽:40,62,85,99,99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成绩比另两位同学好,

3、你知道他们的理由吗?师:请同学们先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把你思考的结果在小组里与同学交流一下,并请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很专注地开始计算、比较,而后进行小组交流。)甲生:我觉得是小华成绩最好,因为他平均成绩是89.40师:是你的想法,还是你们小组的想法?甲生:是我们小组的想法。师:那应该说“我们”。乙生:我们觉得小明也有道理,因为只有他一个人得过满分,而且他的成绩中位数为98分,是最高的。师:中位数98分最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生:(稍微停顿)说明小明98分以上的高分最多。师:说得很有理。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吗?乙生:我

4、们小组认为小丽说得也有道理,她是三人小成绩众数最咼的人。甲生:三位同学中,小丽的进步最大,从40分提高到99分,进步了59分我个人认为小丽同学员有潜力。师:喔!说得好。丙生:我们小组认为小华的成绩最好,因为他除了一次考了62分外,一直稳定在94分以上,并且5次考试有3次都超过了小明和小丽。师:好,你们观察得很仔细,研究得很深入。师:请同学们思考,高一年级录取新生主要考虑的是什么分数?生(少数学生人总分。师:那么考生的总分与中位数、众数、平均数中哪一个关系较大?生:(众)平均数。师:是的,如果我们仅仅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

5、说,小华的成就最高。然而,这只能依靠考试成绩录取新牛:的做法,将是能够反映每个学生的真实水平吗?刚才我们讲,我们已初步认为这存在一些不足。我想放学后,大家可以继续讨论和交流,好吗。三、概括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和收获?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自己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两分钟后,学生已开始自发交流。)丙生:通过分析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师:还有吗?内生:选用时还要看具体情况而定,三种数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有特别大或特别小的数据时就不能用平均数,而是用中位数比较好。甲生:商店最关心的是众数。丙生

6、:分析问题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师:当然也要坚持实事求是。师:各位说的都很有道理,在三个统计的实际选择并不总是有意义,并不总是合适的,有不同的应用范围。最常用的指标是平均数,这表明“平均”。中位数表示“中间层”,复数代表了“多数水平”。分析问题,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但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此,我们又领略了数学的魅力,它来自生活,又服务与生活。四、教学反思首先,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由于还未熟悉班级具体情况,虽然我做了精心准备,但不能正确把握学习情况。我深知,教师的设计再好,如果不考虑学工具体情况,也无法调动个别学牛的思维和积极参

7、与的主动性,甚至会很被动。所以我充分利用学生的思维进行交流,尽可能协调“默认”和“生成”的关系,通过变换问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为了使讨论更广泛,更深入,我及时删除了一个例子。老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耍因素,应努力适应学生,参与学生的开放式讨论,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独立,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互动和激励,分亨与对方的思想和经验,丰富教学内容,并寻求新的发现,以达到教学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的。其次,从关注学到关注人。由于这一课要求学生勇于表达个人思想,所以我设计的引用例(实验),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说真

8、话。一个明显的效果是学生11讲话已经非常积极,很多创意。其他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教学从关注转移到关注的手段,要求教师改变主体为本的理念,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再次,课堂的形式应适合初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的特点,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和内容。而我改变演示演习的方式,把有关众数的问题,“效果评价”引进课堂,创建一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